如何及早发现病毒性心肌炎?

69.如何及早发现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初期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症状,3周内(7~10天)出现胸闷、心悸、极度乏力、易出汗等症状。此时,如做心电图,可能发现有心律失常(如多源的、成对的室性早搏)和心肌损害表现。做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测定可能升高(参阅本书“你了解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检查吗?”一题)。2~4周后查柯萨基病毒抗体可为阳性。但需要注意的是,绝不能单凭心电图上的心律失常来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否则就会将部分单纯性心律失常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

(1)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类型:由于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差异甚大,有学者将其分为五种类型。

①亚临床型:常无自觉症状,心电图改变可于数周内自行消失;

②轻型自限型:常可在两个月内恢复;

③重症型:暴发型,病情危险,预后较差;

④隐匿进行型:仅有一过性心肌炎,但数年后可转化为扩张型心肌病;

⑤慢性迁延型:常持续半年以上,其中一部分患者可逐渐恢复正常,一部分可转化为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表现为心脏进行性增大,可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2)病毒性心肌炎的分期:病毒性心肌炎各阶段的时间划分比较难定。一般认为:

①3个月以内为急性期;

②3个月至1年为恢复期;

③1年以上为慢性期。

临床上最常见的起病方式为一般型(亚临床型和轻型自限型),但重症型和隐匿型对患儿的威胁最大,要引起家长和临床医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