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是怎样引起的?
目前,医学上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外因)和遗传因素(内因)有关。
(1)环境因素(外因):
①子宫内病毒感染是引起先天性心脏病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妊娠早期(尤其在3个月之内)患过病毒感染(如风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其中,风疹病毒是引起胎儿先心病的罪魁祸首。此外,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等也往往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作案者”。
②妊娠早期接触过量放射性物质(如X射线、同位素等)。
③因营养不良造成某些营养物质缺乏。
④药物的影响,如孕妇服用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类固醇及安眠药等,这些药物可妨碍胎儿的正常发育。
⑤孕妇患有糖尿病而未经治疗和未控制者。
⑥近亲婚配,是使胎儿致畸而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危因素。
⑦不良嗜好(吸烟、饮酒、吸毒)。孕妇或丈夫吸烟、妻子被动吸烟,可使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吸烟母亲所生婴儿是不吸烟母亲的2倍。夫妻酒后同房受孕,会使胎儿染色体发生异常,大多数伴有先天性心脏血管异常。
⑧高原环境:西藏是全国海拔最高的地区,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高出其他地区。
⑨早产:也有可能导致先天性心脏病,这是因为早产儿的心室间隔在出生前还没有完全发育,容易出现室间隔缺损(VSD)的病症。而出生时体重在2500克以下的新生儿血管收缩反应不强,更易患先天性心脏病。
⑩其他:如羊膜的病变、胎儿受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苯酮尿等,也会致使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
(2)遗传因素(内因):
①大约5%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伴有染色体异常(染色体畸变)。
②在同一家庭中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③若母亲所生的第一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第二胎患病的可能性为2%左右;若连续两胎皆为先天性心脏病者,再生的先天性心脏病儿可能增至10%。若母亲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第二代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性为10%。这说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参阅本书“结构性心脏病与遗传相关吗?”一题)
遗传学的研究认为,多数的先天性心脏病是多个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据调查,绝大多数先心病的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的,目前公认,先天性心脏病可由环境因素(外因)和遗传因素(内因),或两者共同作用而引起,尤以遗传因素(内因)为重要,约90%的先天性心脏病是由遗传加环境相互作用共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