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感染性心内膜炎?

63.何谓感染性心内膜炎?

所谓感染性心内膜炎(英文名:infective endocarditis,英文缩写名:IE),是指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有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心脏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感染性心内膜炎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亚急性者最为常见,患者几乎均有发热(不规则):①亚急性起病隐匿(体温<39℃,时间>2周);②急性起病者呈暴发性败血症过程,高热,寒战,常突发心力衰竭,危及生命。

当代《感染性心内膜炎防治指南》指出,其特点可归纳为:

(1)心脏瓣膜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新变化:

①人工心脏瓣膜、二尖瓣脱垂患者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其发生率不断增加;

②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率不断下降;

③一些新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因素:如心脏瓣膜修补术后、退行性心脏瓣膜钙化、静脉注射吸毒者等。

(2)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学的新变化:葡萄球菌位居首位,链球菌已退至第二位,其次为肠球菌。长期血液透析、糖尿病、侵入性血管检查、静脉注射吸毒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的主要因素。

(3)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依据为:

①发热伴新出现的心脏杂音;

②贫血、栓塞事件(血尿、脾肿大);

③白细胞增高;

④原因不明的败血症(血培养阳性);

⑤超声心动图(心脏结构改变和赘生物);

⑥原因不明的周围组织脓肿;

⑦与下列有关的发热:包括人工心脏瓣膜、安置心脏起搏器、安置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4)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原则为抗菌治疗:①早期(连续3~5次血培养);②充分(大剂量、长疗程);③静脉(高而稳定血药浓度)。必要时需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