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英文名:senile degenerative heart valvular disease,英文缩写名:SDHVD)是指原来正常的瓣膜或在轻度瓣膜异常的基础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瓣膜结缔组织发生退行性病变及纤维化,使瓣膜增厚、变硬、变形及钙盐沉积,导致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因多见于老年人,是老年人发病率最多的瓣膜病,故称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又称“老年钙化性心瓣膜病”或“老年心脏钙化综合征”。
病变主要发生在主动脉瓣环及二尖瓣环,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和二尖瓣环钙化。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而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已经成为老年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晕厥及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21世纪对心脏病学走向的预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还会不断增加,应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
据报道,随着社会老龄化,中、老年瓣膜退行性心脏瓣膜病逐年增加,退行性改变表现为钙化、黏液变性等,主动脉瓣钙化发生率65%以上,增厚发生率为29%,狭窄发生率为2%,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率为75%。
(1)导致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的因素:医学研究发现,引发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的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相似,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据统计,年龄每增加10年,则瓣膜退行性病变的危险性增加2倍,吸烟者较未吸烟者瓣膜退行性病变的危险性增加35%,有高血压者的危险性增加20%,男性主动脉瓣退行性病变发生率危险性比女性高2倍,而女性二尖瓣环钙化率较男性高。此外,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体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及糖尿病等。
(2)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类型:在临床上常见三种类型,即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环钙化和老年性二尖瓣脱垂症。
①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钙化可从主动脉瓣环、瓣叶基底部逐渐发展到瓣膜的边缘。主动脉瓣发生钙化后,瓣膜的活动减弱,瓣膜口狭窄缩小。当左心室收缩时,主动脉瓣的瓣口不能充分开放,左室射血阻力增加,久而久之,左心室开始肥厚,最后出现左心衰竭。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可能是心悸、乏力、劳累性心绞痛,这些症状往往被误认为是冠心病。晚期可出现头晕甚至晕厥以致心力衰竭、猝死。
②二尖瓣环钙化: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瓣膜称二尖瓣。二尖瓣固定在左房和左室之间的一个纤维环上,这个纤维环就称为二尖瓣环。老年人的二尖瓣环可发生退行性病变和钙化。二尖瓣环的钙化限制了二尖瓣瓣叶的关闭,使二尖瓣在左心室收缩时关闭不全,一部分血液反流回左心房。时间久了可使左心房和左心室扩大,出现心房颤动,左心尖部可以听到收缩期杂音。晚期可出现心力衰竭。
③老年性二尖瓣脱垂症:老年人的二尖瓣由于发生黏液变性,使二尖瓣的瓣叶在左心室收缩时向左心房内突出,甚至翻入左心房腔内,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临床表现有心悸、乏力、头晕和不典型的胸痛,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一部分患者可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应予以相应治疗。
(3)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早期无症状,无须治疗,可动态观察病情。一旦出现症状,应给予相应药物处理及准备手术治疗。瓣膜置换术已广泛用于治疗较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以及严重的二尖瓣关闭不全。
近年来,国际上经导管心脏瓣膜微创治疗(英文缩写名:TVT)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英文缩写名:TAVI)和经导管二尖瓣夹合术最具代表性,国内少数医院已经开展。
应当指出的是,由于瓣膜性心脏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而晚期症状非常严重紧急,老年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脏检查,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和X线检查进行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