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先天性心脏病?
顾名思义,先天性心脏病(英文名: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英文缩写名:CHD,简称先心病)是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情形。其指出生时即存在的心脏、血管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据调查,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约占各种先天性畸形的28%。先天性心脏病谱系特别广,包括上百种具体分型,有些患者可以同时合并多种畸形,症状千差万别,最轻者可以终身无症状,重者出生即出现严重症状如缺氧、休克甚至夭折。
众所周知,先天性心脏病是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及健康的疾病,是危害婴幼儿健康与生命的“杀手”。据调查发现,我国每年出生的婴儿有7‰~8‰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即1000个活婴儿中有8个患先天性心脏病)。据估计,我国每年出生婴儿患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有15万~20万。根据统计,我国大城市先天性心脏病在婴儿死亡原因中已占到第二或第四位。
父母一定会产生疑问,先天性心脏病是怎样发生的呢?
医学研究指出,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胚胎期心脏血管发育畸形所造成的疾病。母亲妊娠早期(在3个月内)发生病毒感染性疾病、子宫内缺氧、服用有致畸作用的药物,或母体患有糖尿病、红斑狼疮、饮酒、接受放射线辐射等,均可导致胎儿心脏血管发生畸形。(参阅本书“先天性心脏病是怎样引起的?”一题)
医学调查发现,胚胎期发育在受孕后第3~8周完成。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胚胎在母体内形成2周时,心脏发育开始,约在第4周即有循环作用,到第8周心脏外表已有心房、心室形成。在胚胎发育的这个关键时期,任何影响心脏发育的内在或外在因素都能使婴儿心脏某一部分发育障碍,从而形成各种类型先天性心脏病。如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时,就会出现血液从左心房经房间隔缺损向右心房分流,造成右心房、右心室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