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54.何谓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顾名思义,人工瓣膜心内膜炎(英文名:prothetic valve endocarditis,英文缩写名:PVE)是指发生在人造瓣膜或再造成形的自体瓣膜上的一种心内微生物感染性疾病。

据统计,其发生率为每年0.3%~1.2%。人工瓣膜包括机械瓣和生物瓣,两者的感染发生率相似。据国外资料显示,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患者占所有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10%~30%。我国临床研究资料显示,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在确诊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占2%~4%,近年达13.9%,是瓣膜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其预后差,死亡率高。

临床上,将瓣膜置换术后2个月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定义为早发型人工瓣膜心内膜炎,2个月以上者为迟发型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1)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病因及病理表现:

①早发型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细菌来源可能与手术的各个环节有关,如插管、切口、人工心肺机等,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多见。感染常累及缝线环和瓣环的连接处,形成瓣周脓肿、导致缝合处开裂、假性动脉瘤和瘘管等。

②迟发型人工瓣膜心内膜炎:致病菌与自身瓣膜相似,以草绿色链球菌、真菌为主,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也可引起。感染常常位于人工瓣的瓣叶,形成赘生物,导致瓣尖破裂和穿孔。

(2)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典型临床表现有:①早发型常急性暴发性起病,迟发型亚急性起病;②瓣膜手术后,发热,出现新的杂音及微血管、动脉栓塞的表现;③超声心动图有赘生物形成、人工瓣膜部分破裂、瓣周漏、瓣周脓肿等;④血培养2次以上阳性(同一种细菌)。

(3)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诊断:超声心动图检出赘生物和血培养检查是明确诊断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基石。对于没有发现赘生物的疑诊患者,专家一致建议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可提高赘生物检出率。

(4)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治疗:关键是清除赘生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应早期、大剂量、长疗程(6~8周或更长)、静脉给予敏感有效的杀菌抗生素治疗。对于抗生素治疗难以奏效的患者,采取早期再次手术有可能降低死亡率。

(5)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预防和预后:主要针对早发型和迟发型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诱因予以预防,置换瓣膜中严格无菌操作,术中所用物品均应严格灭菌消毒,包括体外循环、呼吸机管道、人工瓣膜等,术后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可有效预防早发型人工瓣膜心内膜炎。迟发型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发生与患者皮肤、口腔、呼吸道、泌尿系统等处的潜在感染有关,应在可能出现菌血症之前给予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菌血症的出现,避免迟发型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发生。

专家提醒,对于接受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一旦出现发热,应予以重视,及时做血培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可能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