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如何分门别类?

17.先天性心脏病如何分门别类?

先天性心脏病,医学上根据左右两侧心腔及大血管之间有无特殊的通道及血液分流的方向分为三大类:

(1)左向右分流型(潜在青紫型,即患儿口唇或唇周可存在青紫):正常人体由于体循环压力高于肺循环,心脏左心的压力高于右心,故血液从左心流向右心分流而不出现青紫(发绀)。当患儿剧哭、屏气或任何病理情况下致使肺动脉压力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压力时,血液可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发绀),当肺循环压力超过体循环时,右心的压力超过动脉压则出现永久性青紫(发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有:①房间隔缺损(ASD);②室间隔缺损(VSD);③动脉导管未闭(PDA)。

(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即患儿口唇或唇周存在青紫):因某些原因(如右心室流出道狭窄)使右心的压力超过左心,血流经常从右向左分流时,或因大动脉起源异常,使大量静脉血流入体循环,均可出现持续性青紫(发绀)。此型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有:①法洛氏四联症(TOF);②完全性大血管错位(TGA)等。

(3)无分流型:即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或分流。此型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有:①肺动脉瓣狭窄(PS);②主动脉缩窄(CoA);③右位心等。

总而言之,先天性心脏病分门别类,可根据患儿有无青紫分为青紫型(发绀)和无青紫型(不发绀)。最常见的有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肺动脉瓣狭窄(PS)、法洛氏四联症(TOF)等。先天性心血管缺损的种类很多,而且几种缺损可能发生在同一个患儿身上,又可称为“复合畸形”。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随着心脏诊断方法及外科手术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均能获得明确的诊断并通过有效明确的手术方法、微创介入方法矫正治疗,预后较前有明显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