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从未停止过学习的步伐,而有效学习更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个体从出生到死亡,也始终通过学习来了解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最终实现自我,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然而,学习并非易事,它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这就需要不失时机地对学习心理现象,尤其是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加以客观的呈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已有的学习心理研究相关书籍来看,要么侧重于纯粹的理论介绍,要么侧重于简单的经验概括,鲜有学者把二者有效结合。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遵循“学习现象—学习心理现象—学习心理问题—学习心理问题的解决”的逻辑思路,试图将宏观的理论推演与微观的实践探索并进,探讨中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并给予一定的科学指导。

内容组织上,全书共十章,分为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前三章是理论部分,主要包括:第一章,学习现象,主要涉及什么是学习、为何要学习,以及学习什么等内容;第二章,学习心理现象,主要涉及学习心理现象、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以及学习心理研究的任务等内容;第三章,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学习的理性主义观、经验主义观、行为主义观、信息加工观和建构主义观等内容。后七章是实践部分,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心理”“学习认知心理”“学习情感心理”“学习行为心理”“学习意志心理”“学习策略心理”和“学习环境心理”七个专题研究。

结构框架上,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理论部分自成构架。相比之下,实践部分更具有严谨的逻辑框架,包括典型案例、原因分析、对策建议和测量工具四个部分:①典型案例部分,描述了该问题的现象。先是“点”的个案描述,然后是“面”的整体概述,点面结合,一网打尽;②原因分析部分,尽管学习心理问题的发生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但是从问题解决的实效性出发,我们都尽可能归纳其主观原因;③对策建议部分,根据原因分析,给学生、老师和家长等人员提出可操作性的具体建议;④测量工具部分,为了更好地让大家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还提供了相应的测评工具。

本书贴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不仅在理论探讨部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实践上还尤为关注学生的具体学习心理问题的解决,即以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常见的心理问题为主线,然后遵循“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原则,从具体的案例入手,介绍相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这既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也拉近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这十分有利于将学习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与学生的学科学习与教师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

本书的受益群体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师范生,既包括高职高专类的师范生,也包括本科院校的师范生,他们是正在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论与实践并准备成为人民教师的人;二是教育或心理专业的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是正在研究学生学习心理的人,其中部分研究生甚至会成为未来专业的研究者;三是教育实践者,既包括从事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或教研员,也包括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和校长,他们是亟需丰富学生的学习心理知识,以便切实有效提高教育质量的人;四是广大家长或对教育抱有兴趣的人,他们是一直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或学习心理问题的解决,却又不知道如何加以指导的人。

本书在即将付梓之际,要感谢写作过程中给予多方协助的人们。首先,要感谢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冷英教授、邓宏宝教授、沈永江教授、姜永杰教授等领导与老师们给予的大力支持;其次,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参阅了同行专家的众多著述,感谢其提供的学术智慧;最后,要特别感谢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131、141、151和南通大学杏林学院131、141、142、151的全体学生,他们协助完成了资料的收集、整理,甚至某些初稿的撰写和润色工作,默默地为本书付出了大量的智慧和精力。另外,李喜、卫红佛、张颖、季玲、刘巍、费琳、魏泽霖等同学,还有爱人吴琼同志,都为本书做了不少的秘书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撰写此书不遗余力,唯望对读者朋友有所裨益,对求学中的学生有所帮助。然而,因学习心理现象高度复杂和作者能力、学识所限,本书中定有不少粗疏而笔者尚未察觉之处,恳请诸位批评指正,以冀不断改进,日臻完善。

张鹏程

2020年6月于南通大学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