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原因分析

二、原因分析

1.缺乏成功体验是关键

一般来说,个体成功的体验主要源自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成就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实现自我价值,得到认可的心理满足感。也可以理解为成就感就是人在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满足。成就感的实现过程就是需要被满足的过程。案例中的晓旭在数学上没有取得成功,需要没有被满足,因而成就感不足,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根据人类个体行为研究模式,当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又会产生新的更高层次的需要,所以成就感产生的驱动力是满足需要的渴望。因此要实现晓旭数学学习成就感,消除恐惧,就必须合理地刺激其学习兴趣,挖掘其内心需求,从而有效引导其行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和预期。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利用自己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的自信程度。妨碍自信心树立的主要心理原因就是自卑心理。晓旭就是这样,因为数学学不好,产生自卑心理后,从怀疑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到不愿意去学习数学,也就是不愿意去表现学习数学的能力。本来改变一下学习方法,或者找一位好的数学老师,他的数学应该就不成问题了。但是案例中的个体进行了自我否定,不认为自己可以学好数学。一般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地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负面评价过多,就会认为自己很差劲。人的一生总会有几个关键期,会对人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特别是童年时期,弗洛伊德的理论就可以很好地证实这一点,很多的心理疾病都是由早期的经历造成的。性格比较内敛还有点忧郁的人对消极事物的预期会比较准确,会轻易地把事物的消极面放大,同时不具备自我宣泄和排解的能力。因此他们这类人外部因素对他们的影响较大,也更加会产生自卑感。

2.极端消极想象是根源

在面对某个情境时,恐惧的心理循环使得大脑进行过度夸张的想象,一旦开始想象事情最糟糕的结果,人就进入了恐惧的循环,而且恐惧也会增加个体失败的可能性。用狮子与猎物来解释,在追赶猎物之前,狮子一定会先吼叫,因为狮子的吼叫可以发挥两种作用,让猎物吓得不敢动,或者是使猎物吓得向相反方向走。契诃夫在他的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里,描述了一个在剧院看戏的小公务员不小心打了一个喷嚏,唾沫不小心溅到了前面的将军身上,由此恐惧而死,原因是这个小公务员担心将军的惩罚,可能根本没多大事,但是小公务员却把自己给吓死了。案例中的晓旭也是如此,为一些模模糊糊的事担忧,例如数学学不好到底最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自己通过失败经验的积累,不断地把不利的一面一再放大。过于敏感,对还未发生的事情有负性预期,且思维云集,一想到数学学不好,就一发不可收拾。

3.心理防御机制在作祟

所谓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用来与本我和超我压力对抗的手段。当自我受到本我和超我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行、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形式,这里主要说一下晓旭使用的防御机制,退行,是指回复到原先的幼稚行为,是一种心理防卫术。这种退行现象,是在遭受外部压力和内心冲突不能处理时,借此退回到幼稚行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种心理防卫法。

4.自我评价不合理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自我意识可以划分为三个结构,即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意志。根据自我知觉理论,当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时,我们会根据内在的标准与价值观来对自己现在的行为进行评价和比较。自我评价受个体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的影响,也受个体价值观、期望水平、自我理想的制约,容易带有主观性。案例中的晓旭对自己的评价过于消极,不能够接受自己数学上的问题,且把数学问题看得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