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策建议
1.重视自我效能,增强成功体验
不同的学生因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成就需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某一学科中的实际差异,来确定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要求。通过这种个性化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辅导,使每个学生,包括晓旭这样的数学学习恐惧者,都可以获得一定的进步,获得成就感。此外作业的布置也是个性化的,每个人的作业不尽相同,依照学生的实际能力布置。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还应该教会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发展思维,而不是唯结果论。提升自我效能感,首先就要树立自信。在具体情境下,进行暗示,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试图做一些自己擅长的事情,培养自信心和成就感。另外,可以尝试去找心理医生,或者采用家庭疗法,情景再现的方法,试图重新培养自我效能感。
2.停止想象,立即行动
很多时候,人不是被自己的能力打败,而是被想象中的敌人打败。晓旭把学习数学这个任务想得过于复杂,因而选择退缩。他应该冷静下来,好好思考,学习数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不妨先尝试学习一段时间。只要个体不让无法控制的想法去喂养恐惧,那么个体就会有力量停止有害的想象,停止恐惧循环。这正如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被困难本身所难住,而是被心中想象的困难所吓住。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感受:每当遇到一件没有把握的事时,总是本能地产生抗拒,然后告诉自己,我不会,我不行,我肯定做不好。可是到最后,真正行动起来时,却发现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难。从现在开始,以正面的方式运用想象力,想象自己希望在生命中达成的一切,那么就不会成为恐惧的奴隶。首先,针对我们所恐惧的事件,我们需勇敢地正视它,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其次,我们可以借助一定的外力,如通过身边人的帮助,慢慢地建立自己的自信心;最后,通过建立起的自信心,逐步地面对这一恐惧,树立阶段小目标,慢慢地去完成这些目标,最终走向成功。
3.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是使人们学会借此维护心理的平衡与稳定。因此要对心理防御理论有所了解,清楚自己心理防御机制的类型和特点,只有明白它们的特点,我们才能分清楚这些理论,才能肯定哪些理论适用于何种情境,在特定情况下又该运用哪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整个引导过程的关键在于“合理”,要让人们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采用的心理防御方式与他现阶段具备的心理素质水平相一致。比如对晓旭来说,本身是一个沉默内敛,心理素质较差的人,则可以引导其采用补偿、转移、合理化等心理机制,以维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而对于不同于晓旭的个体,则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心理防御机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指全面的自我评价,具体包括对自己生理状况的评价、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评价。具体体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对自己的优点感到欣慰,但又不狂妄自大;对自己的弱点既不回避,也不自暴自弃:乐观自信,不苛求自己,能扬长避短。正确的自我评价形成主要有三种途径,(1)根据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自己。(2)通过与社会上与自己地位、条件相类似的人的比较来评价自己。(3)通过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分析来评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