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型案例
李某,男,某中学高三学生。父母是农村人,没有什么文化,家庭条件不好,所以父母把他们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期望很高(压力过大)。李某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好,让父母放心,但自己本身压力很大,怕让父母失望,所以每逢考试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恐惧感(负面情绪)。
在学期刚开始的时候,李某学习很认真,对学业也满怀信心。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他渐渐发现自己有点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每当到做作业时,总觉得题目的内容很陌生,这个时候自己就必须重新去翻书学习,如此反复,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进度,使得他不得不在晚上熬夜加班加点地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导致他睡眠严重不足,一天只能睡上4个小时左右。在课堂上,李某由于睡眠不足,注意力难以集中,经常瞌睡,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也很少能够记住和消化。期中考试后,李某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受到了班主任的点名批评,由于从未有过这样失败的体验,所以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自信心受影响),很难接受自己这样的成绩,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害怕被周围的同学嘲笑,于是将自己孤立起来,课余时间也不和同学交流,只是自己不断地看书、做题,晚上也熬夜熬到很久,使得他在课堂上经常会力不从心。同时他还发现自己的记忆出现障碍,即使花上大量的时间去记忆知识,也难以记牢,特别容易遗忘(出现了记忆障碍)。临近期末考试了,李某觉得自己还有好多东西没有复习到位,前两天刚复习完的知识今天又记不起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他对考试的恐惧感也越发强烈(恶性循环、压力和负面情绪更严重了)。他的性格也变得很孤僻,易怒,思维迟钝,失眠,吃饭也没什么胃口。长此以往,李某对学习产生了严重的排斥感,觉得学校就像是一个牢笼,让他喘不过气来,但又害怕父母对自己失望、不敢与父母交流,一度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记忆是个体对经历过的事情的识记、保持、再现,是基本的心理与认知过程,是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功能。记忆按照保持的时间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记忆与遗忘是并存的,个体在记忆知识时无论有多牢固都会产生遗忘的现象,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最新学习到的知识最容易产生遗忘,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变慢。当前记忆问题不仅是长期困扰学生的心理问题,更是世界各国科学家争相解决的重大难题。学生存在的记忆问题主要表现为识记效率低下、知识保持时间短、遗忘率高,同时会伴随相应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如生理上会产生头晕、心慌、食欲不振、失眠,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悸,胸闷,头痛以及抑郁,焦虑等心理生理问题。
案例中的主人公李某就存在记忆问题。李某在进入高中之前,成绩优异,但在高三时出现了成绩下滑的现象,被老师当众批评,自尊心受挫,并且觉得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从而产生了内疚、恐惧与焦虑的心理问题。面对学习上的压力和心理上的问题,李某将自己封闭起来拒绝与老师、同学和父母交流。在学习上他采取了高压的机械学习策略,白天不参与活动,沉浸在学习中,甚至晚上也熬夜学习。这样的解决方式使他的情绪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睡眠也严重不足。因此李某缺乏休息的时间,经常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导致他的学习效率低下。长此以往,致使李某即使花上大量的时间去记忆知识,也难以记牢,特别容易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