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型案例

一、典型案例

高考结束,小李的成绩不太理想,所以小李决定在一所复习学校再努力一年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开学了,小李满怀希望的去学校报名,可是渐渐地他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这所学校为了节省开销,选址在一处偏僻的地方,而且四周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工厂,早晨5点开始,各类机械噪音不约而同地响起来。教室由一间厂房改造而成,有些同学甚至没有课桌和书本,教室后面堆放着杂物,四周墙壁还有大块的污渍。老师讲课带有明显的口音,对班风没有明确的要求,对同学也没有严格的约束,课堂风气散漫。老师一下课就离开,和学生也没有基本的沟通。小李很绝望,可是他发现身边的同学并不是和他一个想法,部分同学甚至是抱着投机的心态想随便再考一次碰碰运气。小李感觉自己在孤军奋战,和同学的距离渐渐疏远,学习也停滞不前。

课堂环境,也被称作课堂气氛或氛围、课堂心理环境或学习环境等。课堂环境(Classroom Environment),是学生或教师对所处班级或课堂的知觉或感受,是决定学生发展的重要潜在因素,是任何一位希望提高学校质量的教育者都不能忽视的因素(任怡霖,2003)。从内容构成来说,课堂环境包含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三大类别(林崇德,《心理学大词典》,2003)。物理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教学设施和时空环境。社会环境是课堂中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基本元素及状况的总和,包括师生互动与师生关系,同学互动与同学关系,课堂目标导向,课堂规则与秩序。心理环境则是课堂参与者的人格特征,包括心理状态和课堂心理氛围等。案例中的小李由于高考失利参加了一所非正式学校的培训班,学校的选址决定了它的物理环境不达标。自然环境方面,学校位置偏僻,噪音较大,不能给予学生安静的上课或学习空间;教学设施的方面,课堂的硬件环境让人很是担忧,没有干净整洁的教室,甚至连课桌和书本都是缺失的;时空环境是在小李处在落榜之后的失落与怀疑中;心理环境,课堂风气不好,学生不学老师不管,老师和同学之间没有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没有交流。学生与老师的心不齐、劲用不到一处去,班级也无纪律可言,导致整个班级的课堂环境严重失衡。社会环境,教师素质不够,学校的管理较差,而小李高考没考好,在现在高考成功与否是决定一辈子选择的社会风尚下,小李不得不去复考。但在这样一所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都不达标的学校里学习,是不利于复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