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策建议
1.改变错误认知
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无用,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上得不到成就感,从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另一方面,他们受到某些环境或个人的影响,如身边的某些个案为他们营造了一种读书无用的假象。然而,他们并没有注意到那些不读书而取得成功的只是绝少部分人,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那些人一样风光无限。改变错误的认知,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提高自己的耐挫力,坦然面对学习的失败,不吝啬对自己取得的点滴进步的鼓励和表扬,从而建立自尊心、自信心。其次,遇到挫折,采取积极的态度,以阳光的心态解决问题,不要气馁。即使失败了,也不灰心,以乐观的心态看待每件事情的结果。另外,要客观地清楚没有谁会是一帆风顺的,偶尔的学习挫折会使人生更加丰富有趣。最后,要相信,只要努力学习,自己的眼界会更加宽阔,增长知识技能,积累社会经验。学习是取得成功的最佳途径,要从内心产生获取知识所带来的高雅心境和内心智慧。
2.养成良好习惯
如果学生在学习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习就会变得更轻松,就能逐步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减少厌学情绪。例如,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学科入手,以语文学习为例,良好的语文习惯需要从阅读开始。广泛地阅读,从书中体验到别人的人生,体验他们的人生态度。读的书越多,你的眼界就会更加宽广,对待事情的处理方式也不同。又如,良好的数学习惯就是读懂题意,认真仔细,一般可以通过做题来减少考试中犯下的错误。同时要根据犯下的错误,进行针对性复习。相比较而言,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则是认真背单词,掌握词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从课堂学习和课下两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学习,对于一些老师布置的学生自己能够完成的任务,学生应积极主动参与。同时,要养成自觉做笔记的学习习惯,好的笔记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在课下能用比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复习课堂所学,提高学习效率。其次,要做到课下进行自主预习和复习。总之,课堂和课下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拥有牢固的知识基础、浓厚的学习兴趣,减少厌学情绪,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3.学会正确归因
正确的归因有助于学生不再一味地埋怨自己,更加欣赏自己,提高学习兴趣,减少厌学心理。一般来说,学生通过归因,可以找出导致厌恶学习的各种影响因素。例如,如果是父母的冷淡,漠不关心造成的不想学习,这可以归结为父母没有尽到他们应有的责任,对孩子缺乏足够的关怀。案例中小强父母因为婚姻不幸福,导致他们的日常生活偏向于争吵,忽视了小强的感受。其次,如果同学在学校遭受同学的讥讽,外因可以归结为学校管理不当,教师职责的缺失,内因也许是内心脆弱敏感,耐挫力低下。只有找到真正的厌学原因,然后针对性地解决,这样也许才能避免厌学。
4.树立崇高理想
学生对学习遇到的困难往往判断有误,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方面缺乏全面的认识,没有安全感,一旦遇到不顺的事情就很容易产生惊慌的情绪,耐挫力差,觉得自己无法解决问题,立刻就自暴自弃,自我否定。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应该把崇高的理想和最近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并用理想来激励自己,每当完成某个目标,就奖励一下自己,根据当时的能力,再重新设立一个目标,不断前进。这种“激励——奖赏”制度,使学生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增长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消除厌学现状,改变心灵空虚的状态。学生在学习和日常实践中,应当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自己坚定的意志品质,做到冷静地接受失败,坦诚地面对所遭遇的挫折,并且在挫折中吸取经验,不断思考和成熟。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要相信“极限”之后就会有新的境界,可称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可以用英雄形象、名言警句或革命歌曲来勉励自身,从而战胜挫折,争做学习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