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原因分析

二、原因分析

许多孩子和小杜一样经历着家庭环境缺陷所带来的痛苦的成长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意识的淡薄

家庭教育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通过身传言教、生活方式、情感交流等方式,对自己子女所施加的一定教育影响,继而让家庭成员相互影响并持续终生的一种社会活动。父母不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继而不好好关爱孩子,更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案例中小杜的父亲性格简单粗暴,对小杜的教育没有耐心,经常对小杜加以打骂,但当父亲心情好了的时候又会极度宠爱女儿,对女儿提出的各种要求都会满足,这就导致了女儿胆小怕事又固执任性的性格,也因为这种性格的形成导致小杜任性地逃避上学。而母亲因为离婚后自己情感上受到了打击,常常向女儿哭诉,却忽视女儿自己的感受,导致小杜心理压力大,情感脆弱,进而导致小杜不愿意上学、不爱说话、不爱学习、孤立无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差。

2.家庭教育情感的缺失

家庭教育情感本是让孩子懂得什么是感恩,而案列中的小杜所经历的情感却是自卑与焦虑。自卑是一种自我否认,对自己没有信心,也对自己不认同的心理表现。小杜自卑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因为幼年被父亲打骂养成胆小怕事的性格,这是萌芽。第二,是父母离异让小杜有了不完整的家庭,使其渐渐产生了自卑心理,这是导火线。最后一点则是母亲一直对小杜哭诉,使其不能忘却原本就很痛苦的事情(父母离异),这让小杜更加自卑,不能愉快地正常学习。焦虑是人的一种本能情绪,每一个人都会存在着焦虑情绪,正常的焦虑情绪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面对突发事件,但是长期的焦虑情绪会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案例中的小杜因为父母离婚后,对她没有特别的关心和照顾,导致其在生活和学习上变得焦虑不安,使其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上学。

3.父母示范作用的失败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榜样比语言的指令或说教更易产生影响力。教育是示范性的,讲道理是必要的,但所有讲道理的目的都是为了做。因此,在说的同时要做,说的和做的要一样,要给孩子做出把语言变成行动的榜样。而且,当言行一致的时候,孩子感到父母说的是“可信的”“可行的”。而一旦孩子看到父母的言行不一时,他们会感到父母说的是“不可信的”“不可行的”,于是也学会了说一套,做一套。因此,“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问题出在父母身上。父母可以通过榜样的作用,将自己的态度、价值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式传递给子女。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而对于小杜来说,父母离异,生活在缺损家庭或者再婚家庭中,不能得到正常的父爱与母爱,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受到影响。父母原本就没有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再加上家庭的忽然变故,更是对小杜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打击。

4.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学

科学的家庭教育一般遵循以下几点原则:①教育要有科学的理论和依据;②教育设计要有科学的策划,安排得当;③教育实施要有实效性;④教育不能感情用事,教育行为应该是“有节制的爱”,不能一气之下乱哄,一高兴就乱赏,教育者要清醒,要“制情”。案例中小杜由于父母离异,很明显受到的家庭教育是不科学的,即使在未离婚的时候,小杜父亲也经常感情用事,高兴就赏,生气就打骂。小杜母亲也不曾科学地教育小杜,对于小杜的学习不怎么关心。至于小杜自身更是不懂得如何科学地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