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策建议

三、对策建议

1.构建心理地图

心理地图指的是在头脑中形成的关于空间表现与环境特征,是我们生活中各种经历体验组成的一个地理表现。心理地图也是个人整体上对环境认知的模型。我们先在头脑中对我们实际所处环境进行筛选概括。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把不完整的扭曲部分进行完整的填充。使其在形式上是有意义的、前后相关联的。将知识转化为心理地图对解决问题有重大作用,拥有心理地图能更加好地解决问题,但心理地图一般是建立在抽象概括的基础上,抽象概括能力越好越容易建立心理地图,也越有利于学习迁移及学习迁移策略的建立。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注意到,需要为自己之前的学习作出总结概括,这有利于他们自身逻辑性的培养,从而能提高自己概括总结的能力。教师在这一基础上,可以利用这些原理做更好的、更合适的学习迁移。另一方面,教师在讲学习原理时,尽可能地多举例子,并在这些例子上做出足够多的变化,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其内容、内涵和外延,加深记忆。

我们的心智是由许多不同的心理困难所构成的,不同的心理功能,不同的组合,就构成多种多样的心理活动。而各种官能通过科学实验研究证明,可以像我们锻炼身体一样通过练习提高自我的活动能力。

2.加强形式训练

形式训练说是学习心理学中一种早期的关于学习迁移的理论,它的理论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张艳芬,2002年)。根据这一理论,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官能训练应是第一位,传递知识是第二位的。我们心里所熟悉的官能在被我们使用时可以在潜意识中被用于其他活动。相当于我们对一种官能的熟悉,导致了以后再使用其他官能时加速了其他官能熟悉。根据该理论,我们传统的学校教育就没有那么大的价值。传统教育所重视的知识的传递只是作为训练材料而已,远没有官能训练本身来的重要。对于学习的知识类型进行总结性练习,将类似题目归纳到一起,加强训练,有助于增加练习者的熟悉度,使之总结成规律,更好地学习。不只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参加实战。对于书本上教授的知识应当亲自动手去操作、感受和总结。条件不允许时可以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让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知识的理解上可创立更多的联结。

3.增加学习指导

现代西方式教学在任务上,强调对活动的指导。在教学程序上也不再是传统的教学,而采用主流的活动性学习。部分原因在于通过科学研究证明,活动性学习比传统型学习更有意义。其最大优点在于,学生的迁移能力比传统教学要提高很多。而教学实践也证明,当我们的学生能适当参加与学习相关的活动时,即便在活动中做出错误表现,也能够在错误中学习而得到提高。如果在这时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提供必要的反馈时,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其错误率,并且最大程度地增加其迁移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即“学会了学习”,才会产生更一般的迁移(张艳芬,2002年)。现在我们认为,学生通过活动可以对学习态度和兴趣技能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培养以产生学习迁移。教育实践活动也证明,传统的由老师教授、老师讲解,提供正确答案的指导方式不如学生通过老师的提示,自己独立地发现问题答案的学习效果好。其原因在于,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能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增加迁移的效率。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伙伴关系。这些对他们在学习上的迁移都有积极的影响。他们可能不再习得对学校和对考试的恐惧,在学习上更有积极性,对于学习者来说,老师教授的内容肯定是不够的,这就要求他们自己培养寻找资源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尽可能地把对于资源的检索方法教授给学习者,让他们自己有能力、有兴趣、有方法、有途径地获得各类信息。之后根据学习者自身的条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从而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

4.培养发散思维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思维发展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张庆林,杨东,2003年)。在创造和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过程中,让他们更可能从已知的信息出发,在多个方面进行扩展,尽量舍弃已知的或现存的方式方法、规范规则的制约,在创造性思维中,得到一个问题的不同解法。创造性思维是多向的、立体的和开放的,这就需要①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老师要参与,家长也要参与。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尽可能地捕捉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欲望的机会,为他们提供能发挥自己想象力的空间舞台。②淡化标准: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上提倡与他人的不同见解,敢于把自己心中所想大胆地表达出来,并与不同的声音进行辩论。③打破常规:弱化思维定势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④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对于书本的怀疑和对于标准答案的怀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升学生的表达创新能力。让教学在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中、教师创造性的教育中,将原来教学中的机械性学习记忆,转变为现在的理解性学习记忆。要让学生们意识到原来学习有这样的乐趣,创造是这样的美好。⑤学会反向思维:反向思维又可称为逆向思维,它是对思维定势的反叛,与我们认识事物的方向相反,其结果当然是超出常识的思维方式。由于不受思维定势的约束,它常表现为标新立异,对问题的看法有新的见解,对于探索有积极的创造性。

当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同时,需要注意:一是不同学习内容之间相关联的部分;二是根据学习者自身的学习习惯,总结自己的学习特点,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去学习;三是要在学习过程中广泛积累自己不同的学习经验;四是尽量避免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