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策建议

三、对策建议

1.改变不当认知

当代的学生大部分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磨练,社会阅历不够丰富,同时不能在挫折与困难到来之前做好心理准备,于是在挫折面前便表现得信心不足而迷惘无措,情感表现得敏感、脆弱。因此,学生必须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这时就要合理运用社会比较策略,引导其客观正确地认知自我,对自己的认识也就是对自己的反思,其信息源于客观现实。正确的自我认知以正确的思想素质为基础,所以纠正具有偏差的自我认知需要从提高思想素质抓起(王博,2015)。同时也要构建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人们利用心理防卫机制可以减轻或解除由挫折所引发的精神上的痛苦、烦恼和不安,使人的自尊心免受伤害(陈晓荆,2002)。在学习生活中不能以一次失败就否认自己,就如同丹丹在经历了一次失败后,在认知上就出现了偏差,心理防御能力比较差,不能及时排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导,使学生懂得不能仅凭一次失败的经历来评价自身的能力和价值,帮助学生学会对挫折进行客观分析,如可以通过SWOT分析表来分析自己的挫折事件,我们需要相信自己是可以克服挫折的,并带着这种意识不断努力,付出实际行动。

2.调整抱负水平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遭受的挫折都与自我抱负水平的确立不当有关。适度的抱负水平应当是把社会利益、自身主观条件、客观环境条件等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李梅云,2009)。因此,学生必须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正确设定生活的目标,调整自我抱负水平,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在目标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与自己设定的目标不相符合的事情,受到阻挠时需要及时调整目标并树立顽强的意志,以便继续前进。对那些远大目标,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中期、近期和当前目标。如同案例中的丹丹,她的目标是一定要得到第一名。从这个方向看,她可以重新确立目标,降低抱负水平,将目标定为简单易达成的,从而慢慢地增加自我信心以及自尊心。另外,还有一种是抱负水平过低,胸无大志型,这类人就需要树立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并给予鼓励,使他们从奋斗中体验到愉快和满足,促使他们有不断努力获取成功的期望,以逐步提高其信心。

3.提高挫折承受力

挫折承受能力是指个体适应挫折、抵抗和应付挫折的能力,是个体在遇到挫折情境时,经受打击和压力,摆脱和排除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培养挫折的承受能力,即人们常说的“磨难教育”“吃苦教育”。良好的挫折训练和教育并不在于保护个体免受挫折,而是创设和安排适当的情境和条件,使个体磨练得意志坚强,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实现目标(张乐群,2007)。由于挫折承受能力是后天学习得来的,因此家庭、学校要帮助学生总结失败经验。案例中的丹丹可以自己罗列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老师和家长给予鼓励,并要求下次不重蹈覆辙,也可以合理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如补偿,即学会发现自己的长处,而不是盯着自己的短处;升华,即在挫折面前,寻求可以进步的空间;认同,即为自己树立可以学习的榜样等等。另外,可以在空余时积极锻炼,强身健体。

4.减轻生活和学习压力

在压力面前要静下心,可做几组深呼吸来放松,也可以尝试使用呐喊的办法来舒缓压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挫折或困难,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竞争,坚定的意志是成功的必需品。因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应激发自身潜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坚强毅力和意志,努力克服困难,通过良性竞争来提高自己学习成绩,减轻自己的学习压力(吴萍萍,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