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原因分析
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独立存在的,因为个体不同,所以产生差异。对待事物的不同看法是事物不断发展的一种正常状态,存在差异的绝对性导致了对比的必要性、普遍性和永久性。因此在比较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或群体就比较容易产生嫉妒的心理,所以说,嫉妒心理出现的本质原因就是差异的存在。然而嫉妒心理并不是生来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在特定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青少年产生嫉妒的原因有很多,根据学生的角度,学生内部问题是主要产生原因。
1.自我中心
有的学生由于各种因素的不断影响,通常会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这一特殊心理特征就会使他们在情感上具有排他性和虚荣感,他们认为自己的利益可以压倒一切,并且强烈地希望自己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超越别人。但是如果自己没有超过他人,自我价值没有实现,就会产生一种嫉妒心理。罗杰斯的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是积极乐观向上的个体,自我价值都需要得到体现,认为人具有与人为善的本能。但是自己一旦居于人后,又或者他的自我价值不能得到体现的时候,心理就会失去本身的平衡,为了再一次达到心里的那种安全感,嫉妒心理由此产生。
2.缺乏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就是自己能了解自己,自己能认识自己以及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生活中,一些学生极易产生嫉妒心理,就是只见自己所长,不见自己所短,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认为自己比别人好,所以当看见他人比自己得到的东西多,无法实现自我满足,自然而然会觉得不公平,产生嫉妒心理。
3.心胸狭隘,缺乏修养
心胸狭隘的人往往气量、度量较小,缺乏大局观,缺乏修养,凡事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攀比心理重。得到称赞的时候,心里就感觉很舒服。但是面对批评,一般都会影响到心情,要么气愤,要么没耐心,要么放弃别人反对的事情。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常抱这样的心态:“我行,你就别想行”;“我不行,你也别想行”;“你行,我偏叫你不行”。当事实上别人比自己强时,嫉妒心理就会自发地产生。
4.自卑心理
与他人不合理的比较会引起自卑心理的产生,它属于一种对自己特别低的评价。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自卑心理的同学往往缺乏自信、做事缩头缩脑。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往往在自己的内心中将这种不良心理状况引发的负面情绪归结在那些在某方面比自己优秀的同学身上。这种错误的归因方式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寻找机会疏远、诋毁、甚至采取行动攻击别人,因此产生了不健康的嫉妒心理。阿德勒的自卑补偿理论认为,有自卑心理的人总感觉别人在某方面超过自己,因此不平衡心理就会产生。所以,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调节和改变这种失衡的心理状态,但是如果努力之后状态也没有改变,嫉妒心理就会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