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策建议

三、对策建议

1.增强个人的自信心

学生在学习中总会害怕遇到困难无法解决、害怕遇到挫折无法面对、害怕遇到失败无法重拾信念,而变得患得患失,缺乏自信心。因此学生需要学会甩掉包袱,释放压力、轻松前行,考试和学习并不是那么可怕,潜力往往是被人发掘出来的。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人总会被“如果我失败了怎么办?万一不行大家会不会嘲笑我?这个问题我解决不了怎么办?”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吓到,从而停止去发现自己的潜力,这其实是一种畏惧心理。所以在一开始应避免制定最高的目标,应该要做好最坏的打算,预想最差的结果。可以先给自己定一些较小的、可实现的短期目标,然后慢慢地去实现它,这样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我们可以用一天时间制定一个计划并分成几个阶段,然后逐步开始实现它,做比说要重要的多。所以有信心固然是好事,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着手去做,如果不去做的话就永远实现不了自己定的目标。从初步的简单的想法,继而再慢慢地加深或加入自己的见解,最重要的是逐步地实现它,到了最后你会发现自己以前遇到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问题解决了,那么自己的自信心也会不断得到增强。

2.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不断完成自己制定的目标,每天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并引导自我的潜意识,多和乐观的人交往,积极解决问题,这些行为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承受能力。根据卡耐基的观点,潜意识是一种心理活动,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不用刻意去控制的。潜意识无法被轻易察觉,但它是切切实实存在于我们的认知活动中,它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我们的决策能力和判断速度。根据大自然的构造,通过一些感觉器官从而进入潜意识的各种物质力量是能够被人类控制的。人的潜意识中的某种想法可以被引导,如心理暗示。通过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使自己处于一种放空、平静的状态,坚信自己能战胜眼前的困难,不断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与人沟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在学习压力过大时,不要一直沉溺于负面情绪中,学会自我安慰,要相信一切都会过去的,要“输得起”,永不气馁。

3.形成正确的认知

自我认知能力弱也会导致学生学习出现退缩行为。陈某数学成绩不理想,但是语文成绩尚可,但是他却因为数学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否定自己,放弃自己,形成错误的自我意识。要想形成正确认知,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目标,知道自己不是一无是处,调整自己的认知,从而能够正视自己,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从根本上解决行为退缩问题。其次要端正学习态度,学会自我激励,调整心态,在学习上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状态。最后要改变自己归因的态度,不能将每一次的失败都归结于自己的主观原因,但同时也不能一味责怪环境与他人,要通过综合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应该重拾信心,不断努力,不断进取,要相信天道酬勤,努力必有回报的道理。“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在学习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充满自信,量力而行,才能获得面对困难和痛苦的勇气。

4.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的基础上,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和具备一定的意志努力上,所以说这大部分或者说完全要靠学生自己。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建构的学习过程,要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高效性,即学生不仅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而且是高效率地完成各项作业。自主学习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依赖老师的被动的学习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自主意识。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自主学习更是一门必修课,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会帮助自我发展更加完善。作为一名学生应该懂得学习一直是自己的事情。如何能够更高效地预习听讲?如何发言讨论完成课后作业?如何培养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去探讨、深思。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对有兴趣的东西,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注意力自然能够集中。其次,要制定科学可行的学习计划,这样才能避免半途而废,做到任何事心中有数。最重要的是,要善于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总结,阶段性地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改正一些不足,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