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策建议

三、对策建议

在学习生活中,许多学生都有着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呢?

1.扩大注意的广度

注意广度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鉴于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广度:一是学会归纳。面对庞杂的学习材料,如果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归纳法,将相似的材料放到一起,这也有助于快速地将材料分类。这样,在学生分类的过程中,其实也就是在调整注意范围,扩大知觉范围的过程。二是学会整体思维。学生的思维方式对注意广度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来说,整体思维比局部思维更容易扩大注意的范围。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老师或家长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从宏观上看问题。三是调节好情绪状态。有学者(Fredrickson& Cohn,2008)通过直接的研究方法也发现了类似现象,即面对一幅图像,与负性情绪相比,处于正性情绪的个体更倾向于对图像的整体性注意,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转移自己的视觉远离图像中心而移向关注其边缘地带,二是通过增加对图像外周看的频率,从而表现出注意选择范围变大的特征。可见,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同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广度。

2.提高注意的稳定性

如何提高学生的注意稳定性呢?也许我们可以采用如下三种方式: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目标学习,那么就会比漫无目的的学习更容易搜集相关信息,从而提高注意的稳定。所以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任务有清晰的了解时,就会提高自觉性,增强责任感,集中注意力。即使注意力有时涣散,也会及时引起自我警觉,把分散的注意收拢回来。二是养成注意习惯。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养成“自我提问”的习惯。这样学生就会为了寻找到答案而积极思考,保持高度注意,如果出现“走神儿”时,也会“自我暗示”,从而保持注意的稳定。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从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入手,是提高注意稳定性的有效途径。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注意稳定性需要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更好地专注。而培养学习兴趣就要找到学习的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有些学习内容情感性欠缺,显得相对无趣,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注入快乐,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自己所喜欢的东西,这样才能将无趣的学习变得有趣起来。

3.减少注意分散

学生若想减少注意分散,首先应从身体健康抓起。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对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重要。其次,学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例如,合理地安排睡眠时间学习时间。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睡眠时长来合理地安排时间,这样可以使自己得到良好的休整,让自己更有精力,且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给自己制定一份时间计划表,再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计划表来完成任务,坚持下去,这样既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也可以保证有充沛的精力来应对课堂学习,避免了注意分散。对于学生制定的学习计划,家长要对其进行监督,如果孩子积极按照制定表执行,并将任务完成的足够好,我们要对孩子进行奖励,对于没有完成计划表上任务的小孩也要给予相应的惩罚,这样才能发挥出制定作息表的作用和意义。充足的睡眠是防止注意分散的基础,对于有些学生而言,看似非常用心地学习,但其实是一无所获,他们每一天都在忙着自己制定的计划,但每天都只能完成一小部分或者更少,甚至完成的这些工作都是无用的。究其原因,很多学生将自己的时间都浪费在了打瞌睡上。所以,在制定完美的学习计划的同时,也要保证自己的睡眠要充足。

4.正确认识注意的转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前电子产品随处可见,这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来源。因此,我们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来转移孩子对电子设备的注意。某种程度上,控制好电子设备则能控制注意的转移。手机基本是人类的必需品,就像是空气,人们很难脱离。即使是成年人都会沉溺于手机等电子设备中无法自拔,何况是心智不成熟的学生。对于这样一种必需品,我们需要去正确地认识它。手机等电子设备有着强大的功能,恰当地使用它能为我们提供很大的便利,反之则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在对小学生的电子设备监管上,父母是首要责任人。父母要制定设备使用的时长和范围,我们不能一味地断绝孩子与手机的联系,这样孩子无法接收到外来的实事信息,很容易与社会脱轨。我们可以适当地在孩子的闲暇时间里,例如睡觉前30分钟让孩子看新闻,关注一下社会的时事新闻,积累常识经验。对于使用设备的范围,我们可以规定孩子不能在吃饭时间内观看电视或刷手机,不能躺在床上玩手机。当然作为家长也要以身作则,遵守与孩子一样的规则,合理科学地抵制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干扰诱惑,意识到该行为对注意力分散、不集中习惯养成的危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