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原因分析

二、原因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究竟有哪些比较重要的需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呢?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找部分学生访谈,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需要。

1.生理需要的缺乏

一般来说,生理需要是指人们吃穿住行的需要。这里的生理需要主要是指维持学生正常学习的需要,如睡眠、饮食、健康等的需要。生理需要是驱使学生学习行为的强大动力,当生理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后,学生才会产生下一个层次的需要。相反,若学生生理上某种需要因匮乏而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生理状态上的不平衡,此时学生将很难维持并进行其他活动。特别是青少年在从事学习活动中,如果没有充足的体力与脑力,就没有办法进行专注、高效的学习。案例中,铭铭上课时无精打采、经常打瞌睡,这说明他基本的睡眠饮食等生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所致。也就是说,他生理上需要的缺乏会使得整个人无精打采,导致他上课不能好好听讲,进而无法专注于学习,最终体现为成绩下降。

2.尊重需求的不足

尊重需求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人格上相互平等,需要彼此尊重。尊重需求既包含自身对成就价值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受,也包含他人对自己的认同和尊重。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赢得教师的尊重,学生内心会因自己尊重需求得到满足而自信满满,提高学习动力;相反,如果不能满足尊重需求,就会使他们感到悲伤沮丧,从而降低学习动力。尊重学生并非是要求教师不作为,让教师不干预,或让教师不惩戒,而是希望教师能奖惩合理。尽管有学者调查表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整体状况良好,但对学生差异的尊重还不令人满意(和学新,董树梅,张扬,王文娟,2013)。现实教育中,也时常出现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举动,诸如“红领巾/绿领巾”事件,又如“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作业本事件,等等。自尊是孩子们极其珍贵的品质,是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需要每一位老师对其加以呵护。如果不给予学生自尊上的满足,那么对于学习的负面影响是必然的。案例中英语老师对铭铭不够信任的言辞,批评他在同学面前的吵架行为都导致了铭铭的自尊心受损,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3.理解需求的忽视

理解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诚如《理解教育论》锦言:“理解学生,教在心灵。”若缺乏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很容易脱离实际,出现“照本宣科,你讲你的大道理,学生无动于衷”的尴尬局面,让课堂成为一种缺少温度的育人场。尤其是敏感多疑的青春期学生,若老师面对学生的错误不加以理解就无端指责,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只会使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疏远。因为,相互理解是师生之间良性关系的桥梁,也是有效教育的关键。案例中,铭铭认为英语老师很喜欢抓住小事小题大做,他向后面的同学借笔却被不问缘由当众责罚,让他感受到自己不被尊重与理解的委屈,从而开始以吵架的形式维护自我形象。正是因为老师对铭铭的不理解,使得后面一系列的问题出现,进而使问题恶化。

4.自我实现需求的空缺

自我实现是学生的最高需求。依据人本主义理论,每个学生都有完善自我的欲望。当学生的潜能在现实中得到充分的开发,实现理想自我的预期目标时,就实现了自我。因此,学校教育应该把学生的“自我实现”看成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所有教学活动应该围绕“自我”展开。学生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增强学生自信心。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激励人付诸行动最主要的原因和动力是人们最热切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求越强,自我实现的需要就越能转化为奋发图强的潜在动力,也越能最大程度地挖掘个体的潜能(张亚平,2015)。这种理念运用到教育中就是学生在从事自我实现的学习时,能给他们带来较大的快乐与满足。学生的需求是什么,他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有些孩子可能在学习上并不是很优秀,但是可以通过一些他喜欢做的事来提高他对学习的兴趣,让他更加喜欢学习。案例中老师知道铭铭的体育很好,就任命他担任了体育委员,这正好是铭铭的兴趣所在,是他自我实现需要的一个途径。结果他也不负众望,率领全班同学在校田径运动会上勇夺全校第一,与同学的关系也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