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型案例
小亚是某中学的高一学生,父母学历较高、工作较忙,每天早出晚归,小亚平时多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比较溺爱他。每天早晨闹铃响起三次后,小亚仍不能起床(起床拖拉、厌学),都是被奶奶生拉硬拽才能起来。洗漱也是拖拖拉拉,总是在奶奶的催促声中完成(洗漱拖拉)。匆匆忙忙吃完早饭,赶紧往学校跑。由于早晨的拖拉,小亚经常迟到。课堂上,老师每次提问问题时,他想举手起来回答,但是又因为害怕答错而不断犹豫,畏畏缩缩,直到问题都被其他同学解答完了,他也没能将手举起来。老师布置课堂作业时,他总是磨磨蹭蹭,直到老师催促提醒才胡乱写上答案(做作业磨蹭),但内心却想着交上去老师又不批改,有什么好着急的呢(因为老师不批改所以不急着做作业)!学校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是自习课,专门留给学生写家庭作业。当身边其他同学都在认真完成各学科的作业时,只有他一个人在找东西,先找数学作业本,一会儿从桌子上的书堆中找找,一会儿从自己的书包里翻翻,还是找不到,心想算了,还是做英语作业吧,可是此时找到了英语书却又找不到笔了。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他的作业却一个字没写,只好回家继续写。到家后,他总是先去找点零食,跟爷爷奶奶说吃饱了再做。等吃完零食,好不容易把作业拿出来,刚做了一会儿遇到一个难题,就放下了(连接词、心里想法、时间管理),想着等爸爸妈妈回来了请教他们好了,可是父母回来时,他已经睡着了。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小亚的拖延症越来越厉害,成绩也越来越差,情绪越来越低落,对学习越来越焦虑(拖延积累)。
学习拖延行为指个人在完成一项紧急的学习任务的时候,拖拖拉拉,不能够马上开始自己的学习任务,而是一味地进行与学习任务无关的行为。学习拖延使学生无法在规定时间以内完成学习任务,这对学生获得成就和完成学习产生消极影响,而且此类无关行为也使得学生不断体验学习的负面情绪。
案例中的主人公小亚存在学习拖延的问题。第一,小亚的拖延不仅存在于生活情景中,也存在于学习情景中;第二,小亚有学习的意向,课堂上面对老师的提问,他想举手回答问题,可是又担心回答错,总是畏缩不前,同时他想要完成作业,但总是没有办法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作业上,最后磨磨蹭蹭浪费了时间;第三,小亚虽然有学习的意向,但是他的实际行为表现却与学习意向相悖,比如犹豫举手回答问题以及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他的行为最终导致他推迟完成甚至未完成学习任务;第四,小亚因为学习的问题产生焦虑和情绪低落等消极情绪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