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型案例
小明,男,高中一年级。初中的时候英语成绩还可以,但一进入高中,慢慢地随着课程紧张成绩很不理想,每次考试都倒数,英语老师研究他的试卷并通过询问小明得知,阅读理解中大部分单词都不认识,也不能联系上下文猜测单词词义,即使认识也不能活用于句子(元认知知识不足),然后整体文章大意都不能理解,将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浪费了许多时间。因此,每次在做阅读理解时都会变得特别焦虑、无助、彷徨,感觉自己这次一定又会考得很差,所以在考试时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总会想到考试不好的后果。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没有阅读技巧,阅读完了没有及时的自我评价(缺乏元认知监控)和检查。对每一次考试都没有明确的自我认知,即自我优势和不足。
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提出来的(费莱威尔,1976)。他认为,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状态、过程的意识和调节”,包含两类成分:一是元认知知识,二是元认知经验。布朗(Brown)等人认为,元认知包括个体对认知的知识和认知调节。认知的知识是指个体对自身状况和认知对象的了解,以及对自己与环境互动关系的觉察。认知调节包括计划、监控、评估等内容。当下,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监控认知、超认知、反审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元认知是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部分所组成(董奇,1989)。学习者可以通过元认知来了解、检查、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动。因此,学生可以经由元认知了解、检验、评估,调整自己的认知过程。当学生出现元认知问题,就会体现出元认知认识不足,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认知策略,解决问题时无法进行思维调整等。
案例中的主人公小明的烦恼就是对元认知认识不清所造成的。例如,阅读理解中大部分单词都不认识,也不能联系上下文猜测单词词义,即使认识也不能活用于句子,这是元认知知识不足的体现。元认知知识不足导致元认知能力发展较差,从而不能很好地运用学习策略,进而产生学习问题;在考试时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没有阅读技巧,阅读完了没有及时地进行思维调整,是因为他没有进行元认知监控,没有进行自觉的监督、控制和调节。可见,元认知知识对我们的学习至关重要,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元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