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型案例
小蒋是某高中实验班的一位学生,在校表现良好,担任班级干部,学习成绩优秀,人际关系也不错。从高一起就有明确的目标——考上复旦大学。所以她一直坚信只要严苛对待自己、不懈努力,凭自己的成绩就一定能考上。现在高三,小蒋有了困惑,她觉得现在的生活非常压抑,每天就是做题、吃饭,好不容易有休息日,基本都在进行题海战术,尽管付出这么多的时间在学习上,她的成绩还是在下滑。以前她的目标很明确,把每门功课学好,可以参加一些活动,合理规划学习与娱乐的时间。但高三生活与她自己所想的还是存在一定差异,她责怪自己制定的目标过高,自己的能力却不够,觉得自己除了每天这样重复做题之外也不会有太大成就,感觉去理想学校读书的梦想离自己也越来越远……小蒋想着想着竟然哭了出来。宿舍同学在知晓了具体情况后,纷纷安慰劝解她,并帮助她稳定情绪。小蒋自己也说知道过了这段艰难的时期就好,当时选择要考像复旦这样的学校就是想以后好就业。由于学校离家远,没什么人能说心里话,再加上实验班的竞争力特别强,她自己觉得不应该进实验班,在普通班读读就好了……
信念近义于观念,主要是指对于认为是事实或者必将成为事实的事物的判断、观点或看法。当学习信念不坚定时,学生会陷入自我怀疑,并否定之前所做出的选择,产生焦虑情绪和缺乏学习动力的困境。
信念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信念具有稳定性。信念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它与人一时的想法不同,是人经过长期感受和思考之后所接受的结果,所以是稳定的。
第二,信念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会由于不同的社会环境、思想观念等因素形成不同的信念甚至截然相反的信念,这是客观存在的。
第三,信念具有执着性。信念的稳定往往带来情感上的执着。人们的认识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但从个人来说,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信念是正确的,都执着于自己的信念,这使信念具有极大的执着性。
第四,信念具有亲和性。信念在感情上的表现就是亲和性。一个人对和自己信念相近或相同的人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比如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之间有共同语言,感情上容易出现共鸣。
案例中的主人公小蒋就是信念意识逐渐减弱,开始动摇自己的选择,并产生无法排解的痛苦。虽然自己也意识到度过这段时期后就好,但她已经因为竞争压力太大、离家远、无法向亲近的人倾诉等各种原因,产生焦虑、压抑等负面情绪,逐渐对自己的信念产生怀疑且缺乏坚持的动力。如果学生缺乏基本的价值观和人生信念,就容易在生活中的某一时刻发生难以克服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