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型案例

一、典型案例

小江是某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性格比较外向,善于与人交友。他的父母都是企业职员。因为从小成绩一般,母亲对小江的要求不是很高,偶尔成绩特别低时会指责小江几句,但并不过分追究。小学和初中时,小江成绩中等,老师对他的关注也较少,因此小江偶尔会有拖延作业的情况,对老师布置的要求也不是完全执行。这一习惯延续到了高中,高二将要进行小高考,同时课业也更加繁重,但小江对学习的执行力却更差了。一开始因为小江头脑比较灵活,对每天所学的知识接受能力也较强,所以,尽管作业拖延的厉害,成绩却没下降,反而有小幅度的提升,因此小江越发有恃无恐,不仅拖延作业,就连每个月的月考前复习,甚至期中考试的复习,也要拖到考试前一天才进行。除此以外,对于新课的预习也是上课前的课间十分钟快速浏览一遍,课上对前节课所学内容的惯例抽背也不准备,总存着侥幸心理。久而久之,小江的学习情况渐渐变差,成绩由最初的不稳定变为中下水平。小江逐渐有了烦躁的情绪,对学习也渐渐失去兴趣,但他并未找到原因,也没意识到自身的不足。

所谓“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执行力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的执行力是指一个组织、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即企业、组织在达成目标过程中贯彻战略目标、执行方针政策、坚持方案计划的能力;狭义的执行力可以是指一个人达成目标和结果的行动能力。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在《执行》中对执行力的定义为:执行是目标和结果中间缺失的一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联想品牌的创始人柳传志则认为企业的执行力就是利用会执行的人。综上,执行力是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能力,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显然,执行力是指从目标到结果的中间实践行为过程,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完成任务的速度。在学习中,执行力不强的表现有:学习拖延现象,即指学习者推迟完成学业任务的倾向;学业任务没有按时完成或在最后期限匆忙完成;学习成绩下降和学习兴趣下降等。

案例中,小江“性格外向,善于交友”,说明小江对于自身能力比较有自信,自我认同感比较高的。“他的父母都是企业职员”,所以家庭属于中产阶级。“小江成绩中等”“母亲对小江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老师对他的关注也较少”,说明小江的家庭和老师都对他没有很高的期望值,也没有做出严格的要求,根据投射原理可以得知小江对自己的要求也不是很严格,已经出现了偶尔拖延作业和不完全执行老师布置要求的情况。再加上高二时期虽然作业拖延、复习拖延,但成绩并未下降,这给了小江一个错误的认知,即自己不用好好学,成绩也不会差。于是他在学习上总存在一份侥幸心理,对学业拖延的行为也有恃无恐。对学习没有规划,缺少恰当的学习方法,没有完善的学习策略;态度上对自己的能力自负侥幸,缺少主动学习的动力;父母与教师的较少关注,使小江本人也缺失了学习目标和动力,并且长时间的积累作用导致小江学习上执行力很低,具体表现为作业拖拉、预习任务敷衍、课后不复习等,这直接导致了他的学习成绩由最初的不稳定变为中下水平。成绩的下降对小江产生打击,导致他心理上不平衡,情绪烦躁,并且伴随一定的焦虑,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