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策建议

三、对策建议

1.设定合理的目标规划

合理的目标规划使个人设定明确的行为方向、充分了解和预期行为产生的后果,从而有针对性地对目标的最重要部分展开行动,这有助于时间的合理安排,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的目标规划能清晰地评估每一件事情的进展,正面反思每一个行为的效率;能对于行为的结果有一定的预期,维持个人情绪的稳定,从而使个体产生坚持下去的动力、热情和信心,并激发学习兴趣。

合理的目标包括以下4个方面:有挑战性但可以实现;详细明确;可以度量;有时间限制。在设定目标的时候应当详细,重视细节,规划好明确的时间和详细的内容,确保每个目标都是可测量的,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时间的浪费,更加有效地利用时间。此外,阻碍设定目标的一个常见原因是害怕犯错。所以设定出来的目标还要实时检查、规划、执行,并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估,客观情况下有时还需要灵活地处理一些方面的问题,目标应当随着现实情况进行合理的更改,清晰的目标也使决策更清晰。

2.采用行为ABC分析

在ABC行为分析理论中,A即先决条件(Antecedent),即事情、现象的原因、背景事件;B即行为(Behavior),指当事人的行为表现;C即结果(Consequence),即事情所带来的后果,以及相关的强化或者惩罚因素。ABC分析法关注的是人的动机性问题,即个体能够明白如何正确地完成一件事的方式方法,并具有完成这件事的能力,但却表现出来不能完成的各种行为和表现。因此,我们首先要判定行为是属于动机性的还是技能性的。ABC分析法的思路是:问题出现后,优先查看后果,而不是寻找原因。后果是对行为的强化性因素,而行为的前因只能产生短期效果,能产生长期效果的是后果,并且效果显著。这就提示我们要关注行为后果,在学习当中,即使学生的主观意愿发生了变化,而学习结果没有得到改变,那么学生在学业拖延上的行为会依然存在。

3.端正学习的态度

美国西点军校有一句名言就是:“态度决定一切。”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好的,关键在于你的态度。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学习持有积极、肯定的或者消极、否定的心理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因素。正确的学习态度主要表现为:能充分认识学习的价值与意义;能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兴趣;能在困难和失败面前不放弃不气馁。事情还没有开始做的时候,你就认为它不可能成功,那它当然也不会成功,或者你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认真,那么事情也不会有好的结果。一切都可以归结为态度,你对事情付出了多少,你对事情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学习态度不仅影响着学习的效率,它还决定着是学还是不学,以及学习的行为方式。所以只有端正学习态度,才能取得好结果。

4.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要是坏习惯,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学习习惯是一套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所养成的学习行为,一套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时间管理+自我管理。

孔子曰:“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学生一旦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将努力学习、追求知识作为生活中的常态,从而不再依赖家长、老师的督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可以通过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习方法也是学习习惯的重要部分之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在培养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一个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往往一辈子平平庸庸。所以叶圣陶先生说,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培养好的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学生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有:认真读书(早晚读)的习惯、自主学习(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做课堂笔记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后反思复习的习惯、建立与整理错题集的习惯、每周清理知识及结构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