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原因分析
学生产生学习退缩行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先天因素和后天教育两个方面的影响。如家长极端的教育方法、嘈杂纷乱的家庭环境、错误的示范和引导、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学生成长过程中生理的发育和学生的智力水平等,这里我们主要从学生自身角度来探讨学习退缩的原因。
1.自信心不足
一般来说,失败体验有助于个人取得进步,而多次的失败体验对不同的人产生的影响也不同。有的人会屡败屡战,越挫越勇;而有的人却屡战屡败,失去信心,这种人会随着失败体验的增加,自信心越来越弱。自信心受挫,这是导致陈某出现学习退缩行为的直接原因。陈某学习数学时感到吃力,成绩在及格线徘徊,虽然数学老师为他补习,但数学成绩一直没有起色;与此同时原本陈某擅长的语文成绩也迅速下滑,到了刚刚及格的地步。这一系列在学习上的失败体验,让陈某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从而害怕考试,甚至是逃避考试。
2.心理承受能力差
从心理学角度讲,心理承受力是心理素质的组成部分,是由多种心理能力组合成,用以应付各种环境变化的主观心理状态和水平。简而言之,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在面对困难或挫折等逆境时所产生的对心理负担和负面情绪的调节和承受能力,主要是个人在逆境中所表现出的耐力、适应力和容忍力的强弱。根据俄罗斯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说法,人体大脑神经系统的耐受力大小、强弱以及兴奋和抑制之间的平衡性是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个体,可以控制兴奋和抑制间的平衡,从而能承受很大的刺激,抗打击能力、耐力、适应力和心理承受力比较强;心理承受力较弱的个体则与之相反,例如有些经常体验学习挫折的学生,如因多次在课堂上没有回答出问题,而受到同学嘲笑,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沮丧、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在课堂上将害怕回答问题,退缩不前;还有学生在一次或者几次考试中,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然后心理上渐渐地对这门功课产生抵触,甚至是厌恶的情绪,将出现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等现象,甚至表现出逃课、逃学等退缩行为。案例中的陈某,因为数学成绩低下而逐渐丧失自信心,语文成绩也一落千丈,直接导致他害怕考试,试图逃避,这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表现。
3.自我认知能力弱
认知是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们获取信息或应用信息的过程。人脑接受一些来自于外界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转化,处理过后的信息储存在人脑中并支配人的行为,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叫做认知。对于某一件事的认知决定对这件事的态度甚至决定行为,所以认知不当会导致错误行为的产生。案例中的陈某因为数学一直学不好,导致他产生了消极的自我认识,表现出胆小懦弱、自卑羞怯,致使他在考试中产生自我怀疑,认为自己无论怎样都无法取得好成绩,从而害怕畏惧甚至是逃避考试。即使在班主任和数学老师的教育和指导下,陈某都无法改变自己的看法,自我认知产生偏差。
4.自主学习意识不强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自我激励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主动并且自觉学习的学习行为。案例中的陈某过于依赖数学老师,不懂得自己归纳总结学习的方法,不能灵活地运用学习过的知识,以至于再次遇到类似问题自己也无从下手,数学学习成绩一直无法提升,从而使得陈某对数学学习感到畏惧害怕,最终产生学习退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