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策建议
1.培养适度的成就动机
针对高某的附属内驱力水平过高这一问题,应给予适当的认知调整,平衡三种内驱力水平之间的关系,改变不恰当的认知,形成合理的建构。学会调整对自我的认识与评价及对考试的认识与评价,告诉自己学习是为了学到有用的知识,考试是用来检测自己努力的成果,不完全是为了得到老师家长的赞许,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淡视他们殷切的期望,学会适当放下学习,多做些课外活动来愉悦身心,缓解考试前的紧张情绪。
2.介入元认知干预技术
国内采用的干预考试焦虑的方法较多的是行为疗法,比如放松疗法或者系统脱敏疗法(姚荣,2010),积极引导学生健全人格的建立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考试焦虑心理的认知矫正和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元认知干预技术首先调整来访者的认知结构,通过临床暗示技术改变来访者的条件性情绪,掌握正确的元认知知识和积极情绪体验。在临床治疗中,让来访者掌握元认知知识是基础,产生积极元认知情绪体验是关键,最终形成来访者的元认知监控能力。来访者自行学会这套技术,并在日常实际生活中加以练习运用,逐渐习得新的习惯化行为方式,久而久之形成新的人格特征与体系,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那么针对学生的考试焦虑,元认知干预技术采用渐进式的肌肉放松训练,使来访者获得轻松、愉快和舒适等积极的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想象美好的风景、过去成功的体验或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理想等情感,从而迅速减弱以至于消除来访者对考试和考试相关情景的焦虑的条件性情绪。此时,加入面对考试和应对考试相关刺激的正确的情绪及行为反应(鄂园圆,2011)。具体实施:给一位患有考试焦虑的学生慢慢引导,先进行身体上的放松训练,可闭目、可平躺、可欣赏轻音乐,学生进入到一个轻松的环境,引导学生慢慢回忆自己以前发生过的美好的事情,比如小时候拿了什么奖,被老师表扬了,也曾拿过第一名等,让学生认识到只要自己想改变就能做到,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再次让他们想象坐在考场上,说出“我可以”“我努力复习了,我知识掌握得很好”等积极自我暗示,教会学生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扭转消极的自我意识来克服考试焦虑,让他们变得自信十足。在学生真正考试时候就能感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减少焦虑,顺利进行考试。
3.提升心理弹性
提高心理弹性,主要措施是减少危险性因素和增加保护性因素。个体方面,积极的自我认知是提高心理弹性的关键,能够建立起对自我和现实环境的正确认识,提高自我效能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对于家庭来说,提供和谐的环境,对子女抱有正面的、恰当的期望,民主的教育方式使危险性因素降低。学校里老师的关爱,同学间的友情,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缓解各种压力,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张卓尔,2016)。有研究者整理出了一些有心理弹性意义的因子,包括:(1)向前的姿态:乐观主义,幽默。(2)积极的应对方式:探索解决方式。(3)灵活的认知:认知再评价(即所谓反思性自我等),对于逆境的赋意。(4)价值基准:核心信念。(5)运动:定期的身体运动。(6)社会支持系统:榜样以及身边能够提供建议的他人等各种支持性的人际关系。针对不同的情况,可有目的性地依据自身特点进行筛选,以提升心理弹性。
4.改善学习策略
选择适合学生自身的学习策略对缓解考试焦虑很有必要。对待考试正确充足的准备和适当运用学习策略才能帮助其最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轻松应对考试。其首要的就是要做好考前的一些准备工作,例如知识、体能、心理、物质等。(1)要提前做好知识的预备工作。知识的巩固与积累,考前的系统复习,有目的的训练都是必要的。(2)掌握一些相关的考试技巧,面对考试的时候就能有把握而不是临时抱佛脚。(3)正确处理学习与休息的关系,劳逸结合,有松有驰,合理用脑,注意营养,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是防治考试焦虑的重要措施(樊刚灵,2013)。(4)制定适合自己的规律性计划,避免因许多细碎时间的浪费而造成的内心彷徨以及产生对学习的倦怠和焦虑,也能让自己更自信地面对问题和主动寻求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