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策建议
1.正确认识自己
为了合理地归因,学生需要自己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客观评价。对于自己的评价,可以从性格、兴趣爱好、能力、优缺点等多方面进行相关客观而全面的总结。在客观地定位之后,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都能很好地掌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看不到自身的优点,觉得处处不如别人,就会丧失自信心,做事思前想后;相反,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有过高的估计,那么就会变得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导致生活和工作上的失误。因此,正确地认识自己不仅能够抑制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还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在生活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面(曹光荣,2004)。正确认识自己在自我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要对自己进行自我认识训练,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点以及缺点。最重要的是要认可自己的学习能力,相信自己好好学习就能够取得好成绩,对自己有信心,再从别的方面比如学习方法上入手寻找成绩不好的真正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提高自己。
2.内外因素并举
自我服务偏见来源于加工社会信息模式时候的某些倾向,即因为我们期望成功,所以就会将肯定的结果归因于内部原因,而将否定的结果归因于外部原因(莫坚义,罗国斌,1999)。正确的归因应该是在成功的时候要有合理的利己主义,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比如成绩变好,不能只认为是自己很聪明,也要考虑到老师的栽培和同伴的帮助,即不能感觉只是自己而忽视外在的其他的合作者做出的贡献,这样会造成人际冲突;在失败的时候,多承担责任,多反省自身,成绩不好的时候,不能只认为是老师教育不当或是外界压力过大;将失败归于内部原因会让自己羞愧,而将失败归于外部原因只会让自己对外界更加愤怒,却忽略自身不足。
3.学会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推己及人地为他人着想,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法(刘倩,2008)。换位思考需要我们站在对方的角色与情境来体会情感。案例中的刘某觉得老师教得不好,可以想想是不是自身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所改进,并且老师不可能兼顾全班所有的学生,对自己难免有疏漏;刘某觉得父母对自己不关心,应该体谅父母平时劳累奔波;而老师认为刘某学习不认真所以成绩差,应该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刘某这样的学生,自己当面批评会不会对学生的心态造成影响等;父母看到刘某成绩下滑就一味的责怪,应该想想是不是自己平时关心不够多忽略了孩子。换位思考是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佳润滑剂,能够更深入地体会到他人的感受,之后想要产生影响,就要积极地去交流,案例中三方都应该积极地沟通交流,一起寻找适合刘某的学习方法。
4.归因多样化
事件发生的原因往往不会只有一种,而是多种环境因素、人为因素或自我因素共同构成。要有正确的归因意识,不能过于将失败归因到外部因素,也不能过于将失败归因到自我内部因素上。在成败的原因分析过程中,学生应该努力找准主要归因和次要归因。只有积极面对,积极地寻找多样化的归因,多角度看待问题,也许才能合理归因,进而促进学习。案例中刘某在归因于天气、家长等因素时,忽略了自己学习方式与临场心理调节能力的内部归因,导致学习成绩一直很难提升。可见,只有归因多样化,做到多方面地认识、合理归因,刘某也许才能找回失去的自信心和曾经辉煌的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