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内涵持续深化阶段(2003—2012)
主要是以大规模招商引资为标志,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特别是随着我国“入世”进程,市场共有、资源共享程度不断增强,地区间发展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新形势,市委、市政府综合分析各个方面因素,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心,坚持以利用外资和转变外资增长方式为重点,持续推进、不断深化借势青岛战略,借外力、强筋骨、求跨越,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2003年4月,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高密实际,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决定》。同月,召开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吴元宝在会上作了讲话,要求:要下决心解决“三乱”问题;要下决心解决办事难、服务差的问题;要下决心解决执法行为不规范的问题;要下决心解决执行政策不灵活、不到位的问题,要以铁的手腕、铁的纪律营造经济发展软环境。7月,召开市委工作会议,首次作出借势青岛加快自身发展的战略部署。市委书记吴元宝提出“要发挥好地处青岛一小时经济圈内的区位优势,抓住青岛发展重心西移的机遇,加速与青岛实现观念、政策、项目、交通等方面的对接,加快融入青岛经济圈”[10],这拉开了高密实施借势青岛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序幕。同月,山东省副省长陈延明来高密调研,对高密农业及招商引资、民营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11月,召开全市加快发展现场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建民第一次鲜明提出“打青岛牌,唱国际歌,借势青岛,主攻日韩”[11]的招商引资思路,并进一步要求“要像昆山利用上海那样来利用青岛,以它作为跳板来扩大对外开放,来招商引资”。是年,高密先后有40多家企业通过了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培植起“洁玉”牌巾被、“三真”牌皮衣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名牌产品出口创汇占到全市加工贸易出口创汇的60%以上;自营进出口企业达到84家,出口创汇企业数居潍坊各县市区前列;实际利用外资列潍坊市第一位,逐步呈现出数量增多、质量提高、领域拓宽、速度加快的局面,继续保持了招商引资的早发优势。
2004年,按照“融入青岛经济圈,接轨山东半岛城市群,挤进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发展思路,市委、市政府重点规划建设了总面积130平方公里的“一个中心、三个板块”(“一个中心”,即高密旧城区;“三个板块”,即城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工业新区、城南加工区)发展规划,提高了项目承载能力,借势青岛的载体建设取得较大发展。2月,潍坊市利用外资暨加工贸易现场会在高密召开,动员全潍坊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全民动手,掀起利用外资、大搞加工贸易的高潮。4月,高密市政府驻青岛联络办事处在青岛琴屿路21号正式挂牌,标志着高密向“融入青岛经济圈”目标迈出实质性步伐。
2005年,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半岛城市群、建设半岛加工制造业基地,这为高密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省政府拟定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把高密规划为青岛城市区副中心城市,这为扩大招商引资带来了良好机遇。4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一个中心、三个板块”规划建设管理调度会议,强调2005年要把“一个中心、三个板块”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是年,高密在青岛举行投资环境说明会,邀请280多名客商参会,达成投资协议48个,利用外资额13.5亿。
2006年2月,高密在青岛召开投资合作恳谈会,邀请到会客商360人,签订合同、协议24个,总投资22.4亿元。同月,在潍坊市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高密市被潍坊市委、市政府授予“潍坊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潍坊市外资工作先进单位”“潍坊市外经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6年11月,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全国家纺行业第一家整体上市的企业。
◆2006年11月,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2007年5月,高密先后在绍兴和青岛举办招商活动,共签订投资合同、协议41个,总投资额43.5亿元;引进了总投资1.2亿元的纺织印染项目、总投资8600万元的幸福纺织项目等。9月,市政府邀请100名青岛客商到高密,举办“青岛客商高密行”招商活动,签订投资合同项目18个,合同利用外资9.3亿元。是年底,全市通过青岛引进项目990个,占招商引资项目总数的43%;实际利用外资93.6亿元,占招商引资总量的45%。
2008年,按照“大、高、密”发展目标,高密积极实施“整体追赶、局部超越、重点突破”方针,借势青岛战略实现新突破,要求:一是依托青岛港发展大物流;二是按照青岛副中心城市的标准来谋划城市空间和功能定位,积极融入青岛城市群,努力缩小与青岛地区的环境反差,增强高密对青岛的吸引力;三是以青岛为“跳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12]同时,高密又调整工业空间布局和管理体制,成立市工业园区管委会;将市经济开发区从朝阳街道分离出来;突出抓好胶河疏港物流园区、姜庄商品物流园区、姚哥庄散货物流园区“三大物流园区”,晟绮产业园、交运物流、泰运物流“三大物流企业”,钢材、汽车交易维修、“四小商品”(鞋业、皮件、五金、玩具)展销、木材、基泰国贸大世界、齐鲁纺织服装城“六大专业市场”,并把它们作为对接青岛的重要节点,从而推动现代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3月,高密在青岛举办招商月活动,共签订合同、协议项目49个,总投资额40.9亿元。同月,高密举办“中国·高密企业发展论坛”,对外贸进出口和外贸企业发展方向、中小企业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等课题进行探讨。国家商务部贸易发展局局长冯洪章、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综合处处长吴义国分别做了辅导报告。7月,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科学发展评价中,高密列第89位,重新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10月,孚日集团被省发改委确定为跨国公司进行重点培养,在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设立海外企业4家,成为走向国际市场的领头羊,推动了“海外高密”建设进程。是年,海宇鞋业在英国设立办事处,标志着高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进展。
2009年1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实行扩大国际市场与开拓国内市场相结合,依托青岛港口经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突出“三外”工作,增创新的发展优势。5月,长三角区域高密招商签约仪式在昆山举行,共签约项目12个,总投资额11.7亿元,合同利用外资9.4亿元。7月28日,在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高密位列第83名,较上届前移了6位。10月,高密首次进入全国“双百强”行列,进入“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列82位;进入“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列47位。同月,全市共有20家企业参加了第106届广交会,展出纺织服装、鞋、玻璃制品、小五金等出口商品,达成出口成交意向金额6500万美元,创历史之最。
◆2008年,高密市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89位
2010年1月,高密被定为“2009年省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示范市(县)”,潍坊市仅此一家,这是全市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开放发展的重要成果。2月,全市招商引资暨项目建设调度会议在市会议中心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范福生强调要扎实开展“大项目建设百日集中行动”,力争取得突破性成效。3月,高密在青岛举行招商月活动签约仪式,24个重点项目签约,总投资额37.4亿元。4月,市委再次召开“大项目建设百日集中行动”现场检查调度会议,对密水、柏城、朝阳、开发区、夏庄、姜庄、醴泉等镇街区的大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现场检查调度,范福生就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毫不放松地抓好项目开工、招商引资和攻坚破难等工作进行了强调。8月17日,2010年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上,公布了《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高密位列第77名,较上届再次前移6个位次。
2011年1月,市第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奠基仪式举行,拉开了新一轮项目建设序幕。2月,美国卡麦隆公司大型空压机项目签约仪式在豪迈科技公司举行,高密对外贸易合作取得又一丰硕成果。3月,山东沃得格伦中央空调股份有限公司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潍坊市第一家在天交所挂牌交易的企业。仅隔三个月,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上市仪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举行,企业上市步伐不断加快。
2012年,为加快工业向城北集中,推动项目集中发展、集约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城北工业区。2月,出台《关于加快城北工业区发展的意见(试行)》,对城北工业区发展范围、产业规划、配套政策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并设立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任组长、副组长的加快城北工业区发展领导小组。7月,先后召开全市招商引资暨城北工业区建设工作调度会议、城北工业区产业规划及概念性总体规划汇报会,明确提出:要以城北工业区为主战场,切实搞好招商引资,积极引进一些实力强大、影响深远、产业链条完整、能支撑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龙头项目,做大经济总量,推动经济转型、结构升级。[13]城北工业区设立以来,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多亿元,落户项目56个,总投资300多亿元。先后引进落户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高密园区、哈吉新能源汽车、风瑞新能源风力发电设备等18个投资过10亿元的高新项目和26个过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项目,推动数控机床、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为全市招商引资、转型跨越搭建起宽阔平台,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2012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8.2亿元,是2003年的7.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1亿元,是2003年的4.4倍;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774元,城镇居民职工平均工资为38673元,分别是2003年的3.1倍和4.7倍;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8亿美元,是2003年的5.4倍。共有机电产品、农产品产业基地等7处潍坊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通过开展大规模招商引资,大力实施借势青岛战略和“三外”战略,全市每年利用境外资金数量一直处于潍坊市前列,“打青岛牌,唱国际歌”让高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有了沉甸甸的收获。同时外商投资企业的不断增多,带来了科学投入总量的大幅增加,加快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促使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提高竞争能力。全市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发展环境日趋优化,发展后劲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