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三)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1.文化产业发展布局不断优化

高密立足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规划面积40多平方公里的南部文化发展区,依托青科大高密校区、文体公园、职教中心等文体资源,建设资源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发展潜力巨大的综合文化发展区。截至2016年,区内已有聚天香牡丹园、辉煌国际花卉交易中心等20多个文化项目。紧抓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机遇,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的东北乡文化发展区,作为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前沿阵地,依托青草湖影视基地和莫言旧居等核心项目,打造一个既充满神秘文化色彩,又富含当地风土人情的乡村文化旅游区,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国内知名、年接待能力100万人以上、具有独特浓郁特色的文化旅游景观带。同时,积极引导文化产业特色资源丰富的夏庄、柏城、姜庄、胶河生态发展区等镇街,制定以特色文化产业为核心的镇域规划,全市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区域完善、重点突出的文化产业发展大格局。

2.文化产业市场体系日臻完善

通过注入资金、资助项目开发等多种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引导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银企合作等方式壮大实力规模。着重培育山东惠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红高粱文化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龙头和骨干文化企业,使其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惠影科技公司是山东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单位,2010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被评为山东省30强文化企业之一和第四批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红高粱文化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12月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为文化产业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同时引导文化企业积极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竞争能力强的特色文化产品,不断丰富文化产业市场和拉长产业链。三三集团投资2000万元建成国内最大钢雕主题创意公园,产品多次参加省内外文化创意博览会,产品销售供不应求。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文化企业和经营业户1000余家,从业人员约4万人。形成以东北乡文化旅游区、莫言文学馆、民艺民俗村等项目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以密水文化市场、书画长廊等为代表的书画古玩产业,以“三贤四宝”、莫言等文化品牌和小康河文化市场为代表的民俗民艺产业,依托“中国长寿之乡”整合打造的健身休闲娱乐业,以红高粱文化节、半岛花卉博览会、东北乡桃花节、南山梨花节、阚家葡萄节、白羊山艺术节、车展、房展、人才展等带动形成的节庆会展产业等5大产业,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建立。

3.文化产业项目全面开花

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文化产业项目逐年增加,规模不断壮大。总投资16.7亿元的高密东北乡文化旅游区项目,2014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2016年已完成莫言旧居、单家大院、花脖子山寨、钢雕文化创意园等重要景点建设;新开工建设的东北乡游客服务中心和红高粱小吃村以及曹家大院、十八里坡、公婆庙惨案纪念馆等项目,大大丰富了东北乡文化旅游区项目的建设内容和文化内涵。投资4.2亿元的红高粱民俗村项目一期工程2015年底已完成过半,主体建设完成70%。总投资1.2亿元的龙潭夜雨文化古迹修复工程项目,一期工程中的“文化广场”“龙饮泉”项目已经建成。投资15亿元的金冠红木奇石艺术中心、投资10亿元的青檀植物园、投资4.8亿元的月亮湾文化园区等项目也在有条不紊地建设当中。2015年,全市共有新建、在建项目38个,其中投资过10亿元项目5个,投资过亿元项目20个,总投资约11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