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高密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态势明显,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2015年,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到7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600家,形成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劳保制鞋、食品加工、化工建材等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起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集群,规划建设了开发区、高新区、高密(滨海)飞地产业园、豪迈“工业4.0”产业园等产业园区,逐步构建起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带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市第一大产业纺织服装业共有企业1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4家,拥有260万纱锭的纺纱能力,年产纱40多万吨,产业链覆盖纺纱、织造、染整、服装设计加工等各个环节。2015年,纺织服装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7.8亿元。经过多年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成为国家级家纺产业集群,有了很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全市第二大产业机械制造业产业企业1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110多家,产品涵盖轮胎模具、数控机床、农用机械等50余类,年产值400多亿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丰富多样的产品种类,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另外,劳保制鞋产业异军突起,通过设备更新、“机器换人”、技术攻关等措施,突破技术“瓶颈”,淘汰落后生产线,提高了产品竞争力。2013年以来,该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6.9亿元、利税9.8亿元、利润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8%、9%和8.5%,带动高密顺利通过“中国鞋业生产基地”复评,被授予“中国安防用品产业名城”称号。同时,合作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带动了产业链、协作链企业产品结构、技术水平整体提升。孚日、豪迈、金亿、永和等龙头骨干企业,在与世界级顶尖行业“高手”“过招”的过程中,练就了自身“内功”,在技术创新、质量品牌、内部管理等方面得到成长和提升,率先实现了转型发展。截至2015年底,高密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达到98家,有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50多名,有潍坊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37家、院士工作站5家,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2家。企业先后与130多家高校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获得国家专利3900多项,带动产业自主研发能力持续增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呈现规模发展态势,创中国驰名商标11件、省著名商标34件、省名牌产品45件,国家免检产品8个、省政府质量管理奖1个、潍坊市长质量奖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