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兵役工作

(二)兵役工作

人民武装部兼人民政府的兵役机关,在上级军事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本区域的兵役工作。根据《征兵工作条例》要求,市人武部按照“领导牵头、兼职分工、制度完善、定期集中、突出重点、常年监控、保障到位、奖惩分明”的原则进行兵役工作。

198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颁布,对应征对象的各项条件重新做了规定,并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家庭出身、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为加强对征兵工作的领导,征兵期间,每年县政府组织县人武部、公安、卫生、宣传、教育、民政、交通、粮食、工会、妇联、广播、电视、劳动及其他有关部门负责人联合成立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征兵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人民政府领导和县人武部军政主官担任,组长为全县征兵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新兵质量负全责。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武装部依照《征兵工作条例》规定完成兵役工作任务,并参照市征兵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镇级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和征兵工作办公室。1986年6月,县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其工作性质、任务和双重领导关系不变。1996年4月,市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后,其工作性质、任务不变,既是高密市委的军事部,又是高密市人民政府的兵役机关,接受潍坊军分区和高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负责本区域的兵役工作。新兵役法发布后,全县青年参军的热情空前高涨,自觉投身到保卫祖国、保卫“四化”的战斗行列。

高密征兵工作始终以征集高质量兵员为核心,从明确新思路、试点新形式、建立新机制、设置新流程四个方面下功夫,探索常态化征兵工作机制。一是适应改革新形势新任务,改变被动跟随式的工作思维传统,确立“谋长远、求主动、保质量”的工作新思路。在坚持遵守法规规定、贯彻上级指示精神、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从基础工作谋长远、工作态度求主动和工作效果保质量这三个方面有所突破。改变年度性的工作考量,借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路,提前做好基础性、长期性的征兵准备工作。二是成立中小学“国防后备生办公室”,摸索“国防教育促征兵、征兵宣传促教育”的常态化新形式。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联合市教育局,依托学校共青团组织在全市的中小学设立“国防生工作办公室”,在青少年学生中进行初级国防教育,实现“抓好一个娃娃、带动几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市委、市政府对各“国防后备生办公室”在征集高校新生方面给予专项奖励,其中,被本科院校录取并参军入伍的奖励学校2000元/名,被专科院校录取并参军入伍的奖励学校1000元/名。三是组织兵员役前集中教育训练,建立“以训促精选、以训促衔接”的新机制。为强化应征青年依法服兵役、立志建功军营的思想意识,打牢应征青年吃苦耐劳、遵规守纪的思想根基,缩短应征青年适应部队时间,市人武部以《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入伍阶段训练内容为依据,创新征兵衔接机制,制订训练计划和保障方案,组织“双合格”应征青年集中进行适应性教育和训练。四是统筹多部门搞好协同配合,设置“三个一站式”的服务新流程。本着有利于工作、有利于群众、有利于效果的根本目的,确立“三个一站式”的征兵服务新流程,即“一站式报名”“一站式体检”和“一站式政审”。通过实行“三个一站式”服务,大大简化了征兵流程,提高了服务水平,降低了工作难度,基本实现了“征兵程序一个不少,应征青年不需乱跑”的目标。

全市征兵工作质量逐年提升,大学生入伍占新兵比例2014年30%、2015年46%、2016年74%、2017年96%,高密做法在全省得到推广。2016年高密利用“国防后备生”模式培养预备兵员的做法,在全省得到了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