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面貌变化巨大,发展基础更加牢固
改革开放以来,高密始终着眼于优化城乡基础设施配置,改善城乡基础条件,全力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
1.城市发展方式深刻变化
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的发展思路,科学推进城镇建设,先后修订了城市总体规划和重点村镇规划,编制了重点区域控制性规划和详细性规划。特别是2012年新启动修编《高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年—2030年)》以来,高密城市发展定位更加清晰,空间布局更加合理。2012年,高密提出“北工、南文、中商、东新、西农”城市功能定位,突出抓好“高新区、开发区、疏港区、滨海区”规划建设,加快了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健全了“精细化、常态化、规范化”的城市管理机制,城市实现了由传统发展方式到科学发展、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华丽转变。
2.中心城区日新月异
以中等城市为发展定位,按照“基础设施配套、公共事业发达、产业层次提高、生态环境优美”要求,着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自2012年至2015年,征收拆迁了康成大街西拓、东三里、梓童庙等25个片区、6397户,搬迁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新建实现商业开发400万平方米,市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市品位和档次明显提升;新建改建平日路、胶王路、双羊路等5100公里省级道路和县乡道路,实现了一级路、收费公路、公铁立交桥、高速公路四个零的突破;城市绿化率达到36.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4%,加快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市”的工作进度。
◆实施“三街三路”综合改造后的凤凰大街东段
3.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深入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围绕打造布局合理、产业发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镇体系这一核心任务,实施小城镇全面提升战略,进一步调整优化城镇布局,深化强镇扩权改革,实施特色产业园区、新型社区和集中居住区“三区”同建,加快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镇村延伸,努力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至2015年,共创建全国重点镇2个、省级中心镇4个。
◆城市新型社区
4.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紧扣“三增五新”(农民增收、村增积累、乡镇增财,新村庄、新农民、新设施、新风尚、新制度)目标,实施“三化两改”(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进农村管理方式),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58处,农村安全饮用水、道路硬化、有线电视村村通率均达到100%;加快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积极搭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高标准建设农村社区93处,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先进单位”;大力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健全“市、镇、社区、村”四级配套联动工作机制,村居达标通过率、一体化覆盖率、市场化运作率均达到100%,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被认定为全省首批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县。
◆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