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手机”网络问政模式

(一)“电脑+手机”网络问政模式

为更好地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求,市纪委积极探索和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深化“民声在线”网站建设,创设手机运行平台,实施“电脑+手机”网络问政新模式,进一步拓宽问政渠道,提高服务效率,搭建起政府与市民互动互通的新载体。省电视台、《大众日报》、《潍坊日报》分别就高密市“电脑+手机”问政创新性做法进行了报道。

1.实施“网络问政”,积极回应热点、服务民生

2010年4月,市纪委联合市委宣传部创办网上民生类栏目“高密民声在线”,设置咨询求助、投诉举报、献言献策、网民反馈等10个子板块。全市14个镇(街、区)和89个与群众生活、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部门、单位上线接受网民质询,与网民在线互动交流,形成了“提交问题—审核分流—上线单位接收—答复—监督落实—网民反馈”一系列规范完整的工作流程。各上线单位设有专人监控,按照“接收—转达—批复—落实—回复”的操作流程,在3—5个工作日内回复网民提问。截至2015年底,“民声在线”累计收到网友提交的各类问题52357条,其中有效帖子44214条,答复43042条,回复率和满意度分别达到97.35%和98.77%。

2.创设“手机问政”,实现即时沟通、及时互动

随着群众网络问政热情的日渐高涨,“民声在线”上贴数量不断增加,问题涉及范围越来越广。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2012年,市纪委提出“手机问政”创新性构想,并与中国(高密)电信合作成功开发“民声在线”WAP版及Andriod手机管理客户端,借助3G网络和智能手机实现网站功能由电脑向手机用户拓展。手机版“民声在线”开通后,市民可随时登陆“手机高密”浏览“民声在线”网站同步更新内容,也可随时通过手机进行发帖提问、参与评论等。89家上线部门分管领导、管理员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看帖、回帖,与网民实时沟通交流。手机版开通以来,“民声在线”月平均点击量由开通前的25万人次升到30多万人次,月平均接帖量由原来的500个左右增至1000多个。

3.完善平台功能,做到方便快捷、优质高效

2012年6月“民声在线”手机版上线运行后,累计对系统性能进行了10多次修改完善。完善后,市民通过手机提交问题,能及时收到“发帖成功”和“您提交的问题已答复,请查看”等短信通知。上线单位管理员能收到“您有X条信息未回复”提醒短信,便于及时查看答复。市纪委全程监控、定期通报部门办帖效率和质量,对发现的办理慢、质量差、推诿扯皮、违规违纪等问题直接进行调查处理。对需多部门协作解决的复杂问题,“民声在线”领导小组成员可利用电信协同办公系统组织电话、视频会议,共同研讨解决方案,提高工作效率。

“电脑+手机”问政模式的推出,拓宽了市民参与政务决策和监督的途径,广大市民积极建言献策,部门决策更科学。截至2015年底,“民声在线”共收到涉及道路交通的建言献策117条,城市规划的40条,市容市貌的253条,教育文化的270条,其他方面的1300多条。从办帖情况看,网民提交的很多意见建议被相关部门认真研究、有效落实,为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市民参与政务监督也更加便捷,市民将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随时反映,解决了反映情况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问题。帖子办理过程中,群众可以直接监督部门调查、回复情况。市纪委通过实时监控网站运行情况,直接对部门进行监督。部门与群众的网上直接对话使大量的问题和矛盾得到了澄清和解决,起到了“信访关口”前移的作用。“民声在线”也被市民亲切地称为“网上信访局”。“民声在线”开设以来,全市机关效能和软环境建设投诉数量同比减少26.3%,一些投诉热点部门如住建、城管、公安、环保等信访量大幅下降,发展环境的公平公正、和谐包容指数进一步提升。

◆“民声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