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发展成果普惠民生
1.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建成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规划馆、莫言文学馆等一批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并全部免费开放;图书馆、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坚持公共与私立文化场馆协调推进、共生共融,先后建成张建中艺术馆、单应桂美术馆、姜一涵美术馆、张文光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扶持成立高密当代美术馆、刘铁飞美术馆、夷安五子艺术馆等私立美术馆,名人馆群建设初具规模,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触、欣赏到高雅艺术。镇级文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综合文化站、文化大院(中心)、农家书屋、公共电子阅览室、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等实现全覆盖,乡村文化小广场建成率达到70%;镇街综合文化站中达到一级标准的7个、二级4个、三级4个。镇级图书馆已建成7个,并全部实施图书“一卡通”服务;每年定期为200多家农家书屋进行图书更新,公共图书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全市已初步形成以市艺术剧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为龙头,以镇街综合文化站为枢纽,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大院为基础,以民间文艺演出团队为补充的多层次、多体制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2.重点文化工程深入实施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便民利民的指导思想,把历史文化和城市建设融为一体,先后兴建“三贤园”“民俗园”等28处街头游园,建设公共绿地40多处,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老百姓的会客厅”。胶河公园、文体公园、五龙河湿地公园、北胶新河公园等重点文化工程项目均超过1万平方米,大大改善了人文生态环境,提高了居民幸福指数。大力推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边建设边开放,全部实现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3.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坚持把文化惠民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每年组织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自2005年开始,每年举办春节街头展演、新春联欢晚会、戏曲晚会、元宵灯会等系列文化活动1000多场次。广泛开展送文化下乡、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2015年扶持农家书屋购买图书4万册;大力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每年完成一村一月一场公益电影任务。市属演出团体艺术剧院每年送戏下乡150多场。艺术剧院、文化馆及各镇街文化站每年组织或指导群众文艺演出近两千场。红高粱文化节、“四季田园”大篷车等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影响力不断增强。其中,“四季田园”大篷车启动6年来,集“送科技、送文化、送优质农资、送卫生服务”等“四送”活动为一体,已在全市各镇街、社区举办展演活动170多场次,荣获全国优秀三农电视栏目奖;市艺术剧院被评为全省送演出下基层先进集体,市文化馆荣获全国群众文化活动优秀节目惠民展演优秀节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