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创新性探索的经验
高密市(县)积极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创新性探索工作。工作中,注重把组织工作纳入改革开放的大氛围,探索新路、研究新办法,做到改革中创新,继承中发展,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经验:
1.创新选任方法,切实选准用好干部
探索创新干部选任工作方法,将好干部选出来。一是建立综合分析研判制度。研判主要采取定期研判、跟踪研判的方式,对不同类型的班子、不同岗位的干部分类进行研判。重点研判班子的运行、实绩、群众满意程度和综合趋势,干部的思想、能力、作风、实绩和个性特征。在年度考核和半年考核结束后,市委组织部部长办公会结合考核情况开展定期研判;对在年度考核、“季报随访”和日常了解中发现有问题的班子和干部,通过派员列席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会议和考核情况反馈后到单位组织谈话测评等方式,跟踪了解班子运行和干部表现情况,开展跟踪研判;根据分析研判情况提出班子建设和调整干部的建议,作为市委加强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培养选拔的重要参考。二是探索分类考核,确保考准考实。根据职能职责和功能定位,将领导干部分为3个层次:对党政正职重点考核引领发展、抓班子带队伍,对党政副职重点考核团队协作、抓落实推进,对后备干部重点考核发展潜力和群众威信等。三是建立监督信息负面清单。对干部监督的负面信息,采取定期收集与随时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收集,日常信息一月一收集,党员干部被立案等重要信息随时报告。收集范围覆盖纪检监察、公检法司、信访、计生、审计等17个部门,收集内容涵盖干部在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负面信息及时录入干部监督信息库,在干部推荐、考察、公示等关键环节,及时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信息服务,防止干部“带病提拔”问题发生。在干部日常管理中,对收集的监督信息进行分析运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织约谈、提醒、函询、诫勉等组织处理,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
2.规范选任程序,严把选人用人重要关口
在落实发挥好党组织全程把关作用的基础上,注重规范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关键环节的把关作用,坚持把好关、守好门。一是推动预审关口前移。动议酝酿干部时,充分运用综合研判成果,对人选提前进行了解,做到政治品质、道德品行、廉洁自律、干部档案、信访举报“五个预审”。二是实行“一报告三审核”。“一报告”是指2011年以来,在民主推荐和考察环节,探索实行了新提拔重要科级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即确定考察对象后人选必须如实向组织报告个人房产、婚姻、收入。“三审核”是指组织部门全面审核考察对象干部档案,全面审核干部监督信息库负面清单,单位党组织对考察对象廉洁自律情况进行审核并做出结论性评价,党组织书记签字。三是实行“三征求”:在酝酿动议环节,充分征求五人小组,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及其他有关市级领导的意见;在推荐考察环节,注意听取主管部门和市级分管领导的意见;在研究任用环节,必须征求纪检、检察、计生部门的意见,视情况扩大范围,征求政法、公安、信访等部门意见,坚决把有问题的干部挡在门外。
3.坚持正确导向,加大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力度
坚持推行一线工作法,鼓励引导各级干部重心下移,工作前移,深入基层一线磨炼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使基层一线真正成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主阵地。一是深入农村基层。选派包村干部、挂职党委副书记等,让他们在复杂环境下服务群众、解决矛盾、促进发展,有力地推动全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二是深入企业。选派干部担任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党建指导员,选派镇街干部从事包靠企业工作,让他们在服务企业的同时,学习经济知识,积累管理经验,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三是深入重点工作一线。推行点对点工作法,注重在招商引资、旧城改造、计划生育、维护稳定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进一步树立重基层、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激励干部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依法作为。
4.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增强选人用人透明度
结合干部选任工作实际,注重监督体系建设,畅通监督渠道,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相关要求落到实处。一是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体系。对新提拔科级干部人选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因私出国(境)、受执法执纪机关查处或涉嫌犯罪、家庭财产等情况进行书面报告,有效防止了干部“带病”提拔。二是不断完善任前公示、任前谈话制度。对拟提拔干部和重用干部,通过张贴公告、媒体公示等方式,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面向社会接受监督。新提拔干部在任职前,由市委、市委组织部、市纪委负责人进行集体任前谈话,提出工作职责、思想作风和自律等方面的要求。三是加强干部监督体制建设。建立组织部长约谈制度,要求每位部长在一年内与各镇(街、区)、市直部门(单位)科级干部进行专题谈话,了解其思想动态,征求意见建议、处理个人诉求、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坚持和完善干部监督联席会议、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等制度,实现组织、纪检、检察、审计、信访等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及时了解干部的有关情况,有效地防止和杜绝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执笔人:明 辉 邱金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