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繁荣发展的新阶段(2012—2016)

(四)文化繁荣发展的新阶段(2012—20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部署紧锣密鼓——十八大提出要加快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2015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顶层设计。高密市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指示,加快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取得明显成效。

1.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2013年9月15日,单应桂美术馆在高密市开馆,该馆由凤凰公园博物馆老馆改建而成,陈列展出当代著名高密籍画家单应桂先生捐赠给家乡高密的60幅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及艺术资料若干,全面展现单应桂先生德艺双馨的艺术人生。2015年9月29日,张文光美术馆开馆仪式暨当代美术馆揭牌仪式在高密市文体公园举行,张文光先生向家乡无偿捐赠集毕生心血创作的200余幅珍贵画作及多年来收藏的48幅精美名人字画。2015年9月30日,姜一涵美术馆开馆仪式在高密市凤凰公园凤凰阁举行,姜一涵先生被誉为“东方的毕加索”,是中国现代美术、现代书法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虽然身在台湾,但他依然心系家乡文化和各项事业发展,精心挑选150幅珍贵的书画,无偿捐献给家乡,充分体现了情系桑梓、回报家乡的赤子情怀。姜一涵先生认为高密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人才辈出,红高粱文化享誉全国,尽管自己是昌邑人,但高密浓厚的文化氛围深深打动了他,所以决定将自己的展馆设在高密。

2015年9月29日,由高密市红高粱集团有限公司、高密市书协、高密市美协筹建的红高粱美术馆、夷安五子艺术馆在高密市东北乡游客接待中心开馆。至此,高密市已建成莫言文学馆、张建中艺术馆、单应桂美术馆、姜一涵美术馆、张文光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扶持成立高密当代美术馆、刘铁飞美术馆、夷安五子艺术馆、刘连仁纪念馆、清爱学园等私立文化场馆,涵盖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触、欣赏到高雅艺术,更好地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截至2016年上半年,高密市乡村文化小广场建成率达到70%,公共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等实现全覆盖。全市初步形成以市艺术剧院、文化馆、图书馆为龙头,以镇街综合文化站为枢纽,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大院为基础的多层次、多体制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15—2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更加完善,广大群众尽享文化发展大餐。

2.高密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当天中午(北京时间晚7时)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获奖者姓名。他说,中国作家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瑞典汉学家马悦然说,莫言是一位很好的作家,他的作品十分有想象力和幽默感,他很善于讲故事。此次莫言获奖将会进一步把中国文学介绍给世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2012年10月11日致信中国作家协会,对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表示祝贺。李长春在贺信中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学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广大中国作家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莫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莫言获奖当晚,高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书记范福生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向莫言表示祝贺。高密电视台记者随即对莫言进行专访,并于第二天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莫言:继续脚踏实地进行创作》为题播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莫言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获知这一消息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蜂拥而至。11日晚21时,高密市在凤都国际大酒店举行莫言获诺奖首场记者发布会。晚21时30分,莫言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主持人白岩松的专访。此后世界各地的众多新闻媒体陆续赶到高密。为满足国内外媒体采访莫言的要求,高密市于12日上午,在凤都国际大酒店举行第二场莫言获诺奖记者发布会,来自路透社、法新社、瑞典国家电视台、凤凰卫视以及国内知名卫视频道的媒体记者对莫言进行现场提问。

短短几天时间,关于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以及莫言家乡高密的新闻传播到世界各地。高密养育了莫言,莫言也有效宣传推介了高密。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接受中外媒体采访

3.莫言获诺奖效应不断扩大

随着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高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到东北乡、莫言旧居参观的游客也越来越多,高密迎来文化旅游发展的春天。2013年9月17日,根据莫言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红高粱》在莫言老家高密市胶河疏港物流园区(今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开拍,于2014年10月27日登陆北京卫视、山东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4大卫视黄金档首播。该剧先后获得国剧盛典年度十佳电视剧、华鼎奖百强电视剧第一名,并入围飞天奖优秀电视剧。电视剧《红高粱》的热播,使“东北乡”红高粱风情成为旅游热点。国庆假期,人口不足2万人的胶河疏港物流园区,每天涌入的游客超过1万人。高密市抓住东北乡文化旅游项目被列入省重点建设工程契机,聘请专业规划院所对东北乡文化旅游景区进行规划设计,按照“一心一环一带三区多点”的规划结构,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国内知名、年接待能力100万人以上,具有独特浓郁特色的文化旅游景观带。截至2016年12月,单家大院、高密县衙、土匪窝、四门塔、青杀口等景点已建设完成,通过举办红高粱旅游节、桃花节、美食节、春节庙会等活动,每天来影视基地的游客络绎不绝。2016年国庆节期间,高密东北乡文化旅游区共接待游客23万人次。

2014年初,高密市将莫言小说《红高粱》与高密地方剧种茂腔相结合,高标准创作演出大型现代茂腔戏《红高粱》,莫言亲自改编,省艺术研究院的专家和导演从作曲、灯光、舞美等方面进行指导。经过精心编排,10月11日,该剧于第五届中国高密红高粱文化节开幕当晚,在高密市大剧院首演,参加文化节的各级领导、嘉宾、群众代表等共同观看演出;业内专家给予高度评价,社会各界反响强烈。之后,经过不断改编打磨,该剧先后在潍坊大剧院和山东省梨园大戏院火爆上演,现场好评如潮。现代茂腔戏《红高粱》荣获第八届“泰山文艺奖”导演奖、戏曲类三等奖、第三届“风筝都文化奖”,入选山东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获评山东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优秀展演剧目,入围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作优秀剧目。通过拍摄、播出电视剧《红高粱》和编排演出现代茂腔戏《红高粱》,叫响红高粱文化品牌,有效拉动了高密文化旅游产业,高密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提高。

4.红高粱文化品牌越来越亮

坚持把红高粱文化节作为宣传推介红高粱文化的有力载体,凝聚全市文化元素,合力推动文化发展。2012年,第三届中国(高密)红高粱文化节以喜迎党的十八大为主题,以莫言先生获奖为契机,挖掘整合红高粱文化资源,打响红高粱主题文化品牌,努力打造文化名市。举办高密扑灰年画珍品展、中国雕塑大师傅绍相作品展、蔡杰《高密农时四季》陶艺展等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了一道精彩纷呈的艺术大餐和文化盛宴。第四届红高粱文化节以“高粱红”为主题,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书画名家作品展、高密明清扑灰年画精品展、莫言乡土情缘研讨会等20多项活动,并与山东电视台合作直播红高粱文化节开幕式暨电视剧《红高粱》开机仪式。期间,高密市被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授予“中国象棋之乡”。第五届红高粱文化节突出“文化高密、美丽家园”主题,精心组织现代茂腔戏《红高粱》首演、中国红高粱(36°微电影)文化创意基地开工暨惠影数字影城开业仪式、第四届中国红高粱诗歌大赛暨诗歌朗诵会等20余项活动,使高密文化名市的内涵更加丰富。开幕式上,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高密市“中国长寿之乡”荣誉称号。第六届红高粱文化节围绕“文化高密、美丽家园”主题,共策划组织开幕式、第五届红高粱诗歌大赛、丹青高密书画展、东北乡文化旅游研讨会、姜一涵艺术馆和张文光艺术馆及高密市当代美术馆揭牌仪式、高密一中70周年系列校庆活动、东北乡文化旅游景区系列活动、新编抗日茂腔戏《红高粱》暨茂腔周演出活动以及奇石根雕珠宝玉器等商业会展等9项内容丰富、特色突出的主题活动,为广大市民送上一道文化的饕餮盛宴,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第七届中国(高密)红高粱文化节共设计红高粱文化节开幕式、丹青高密书画展、第六届中国红高粱诗歌奖、东北乡文化旅游景区系列活动、“红高粱之约”系列文化活动、文体公园群众文化活动等6项活动。开幕式上,中国楹联学会授予高密市“中国楹联城市”荣誉称号。

红高粱文化节作为高密市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节会品牌,举办七届以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80万人次,开展各类文艺展演、交流研讨活动800场次,进一步叫响了红高粱文化品牌。

5.设立红高粱文化奖,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2014年,市委、市政府创新设立红高粱文化奖。首届红高粱文化奖立足于高密市文化建设的实际,设立优秀文化人才奖、优秀文化作品奖、优秀文化企业奖、文化活动优秀组织奖、文化建设突出贡献奖5个大类的奖项。评审过程中先后收到优秀文化人才奖申报表60多份,优秀文化作品奖参评作品80多件,参评优秀文化企业奖20多家,文化活动优秀组织奖申报表50份。书法绘画类评审及作品展收到参评参展作品400幅;民间艺术展收到剪纸、泥塑、扑灰年画、木版年画、黑陶、冷陶、核雕、木雕、石雕、石刻、柳编、锻造手工艺、十字绣等13大类共137件参展作品;声乐、器乐、舞蹈、戏曲等类别先后在文体公园广场举办10场比赛,申报节目565个,参演人员3000多人,观众多达3万余人。各个类别的比赛、演出从规模和质量上都创高密市文艺文化活动历史之最。

经过评选,市委、市政府授予任成森等6人为首届红高粱文化奖优秀文化人才;授予《高密东北乡影像集》等10件作品为首届红高粱文化奖优秀文化作品;授予《敦煌飞天》等10件作品为首届红高粱文化奖民间艺术类优秀作品;授予《莫言红高粱》《乡曲声声》等12件作品为首届红高粱文化奖书法美术类优秀作品;授予《京韵报春》等31件作品为首届红高粱文化奖歌舞戏曲类优秀作品;授予高密市艺术剧院等10个团体为首届红高粱文化奖文化活动优秀组织奖;授予山东惠影科技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为首届红高粱文化奖优秀文化企业。

第二届红高粱文化奖共设置优秀文化人才奖、优秀文化作品奖、文化活动优秀组织奖、文化建设突出贡献奖、文化建设特别荣誉奖5个奖项。歌舞戏曲类比赛,结合“凤城之夏”广场文化活动和相关文艺演出活动,有1000多个节目近万人进入比赛前的初选,最终156个节目参加戏曲、器乐、声乐、舞蹈4个组别的预赛,60个节目进入决赛。比赛参与面广、社会影响大,参赛人员表演水平较首届有明显提升。

美术、书法、民艺类优秀作品展共收到美术作品89件,书法(含楹联)作品110件,民间艺术方面的剪纸、泥塑、扑灰年画、木版年画、黑陶、核雕、木雕、瓷板画、柳编、面塑、布艺等11大类共102件,较首届品种更全、数量更多。经过评选,市委、市政府授予范祚信等6人为第二届红高粱文化奖优秀文化人才;授予《〈走进高密〉系列文化丛书》等10件作品为第二届红高粱文化奖优秀文化作品;授予《二十四孝故事》等11件作品为第二届红高粱文化奖民间艺术类优秀作品;授予《世说新语》《秋水》等18件作品为第二届红高粱文化奖书法美术类优秀作品;授予《迎春》等24件作品为第二届红高粱文化奖歌舞戏曲类优秀作品;授予尤玲爱心剧团等6个团体为第二届红高粱文化奖文化活动优秀组织奖;授予王国梁、王有志文化建设突出贡献奖;授予单应桂、连谏文化贡献特别荣誉奖。通过两届的评选,进一步激发了全市文化创作的活力。

◆全市首届“红高粱文化奖”表彰大会在高密市会议中心举行

2015年,高密市推荐的《高密茂腔剧本汇编》等10件作品荣获潍坊市第三届风筝都优秀文化作品奖,高密市红高粱文化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荣获优秀文化企业奖,高密市三贤文学社蒋玉君荣获优秀文化人才奖。齐秀花创作26米长的大型剪纸长卷《清明上河图》,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奖。推荐20多件民间艺术作品参加第八届潍坊文展会暨首届中国(潍坊)民间艺术博览会,8件作品获金奖。刘学云作品《青春物语》获中国美协主办的“悲鸿精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心语》获纪念扬州2500周年城庆——丹青扬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花之雨》入选2015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在潍坊市优秀文学作品征集评奖活动中,高密市推荐的12件作品中10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3件、二等奖2件、三等奖5件,中奖率和获奖人数均位居潍坊各县市区第一。高玉宝成为潍坊市首批签约制作家(全潍坊市共签约5人)。王树花、栗瑞杰、李金波入选第三批“齐鲁文化之星”。2016年,吕蓁立的扑灰年画《百子图》入围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同时,创新性编纂出版的《走进高密》系列文化丛书填补高密文化建设空白。曹兆爱、别世杰入选第二批“潍坊民间艺术大师”。截至2016年,高密市“齐鲁文化之星”7人,“潍坊民间艺术大师”6人(数量居潍坊8县市第一位),中书协会员11人(数量居潍坊各县市区第一位)。红高粱文化奖的评选,更好地展示了全市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有效提高了“红高粱”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6.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兴盛

精心打造“魅力凤城·浓情四季”等文化活动品牌,坚持每年举办春节街头文艺大展演、新春戏曲晚会等活动,每年参与群众达20多万人。积极开展“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高密”主题活动;举办“庆五一”写生作品展、“一样的事”大型少儿视觉艺术展等大型书画展览活动。开展“乡音乡韵”说唱展演、新创群众文艺作品巡演等文艺演出,每年组织送戏下乡100多场。每年举办柏城白羊山艺术节、东北乡桃花节、南山梨花节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节庆和会展活动。登记注册40多个业余文艺团体、协会,实现基层文化活动的经常化、大众化和特色化,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建立高密文学艺术中心等众多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开展文艺“四进”活动,传统文化更接地气。积极推动优秀文化对外交流,“民艺四宝”等高密优秀文化走出国门。2013年10月29日,山东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表扬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的通报》,高密市获得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荣誉称号。2014年12月,文化部网站公示《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高密市以扑灰年画为代表性文化资源名列其中,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6年4月,高密市成功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

7.非物质文化传承成果丰硕

2012年1月,泥塑传承人聂臣希应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邀请,受山东省文化厅委托,赴澳门进行近一个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作品受到澳门政府领导和游客的好评。2月5日至20日,吕蓁立等传承人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6月,吕蓁立、范祚信、聂臣希、李金波等参加在深圳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6月,建立高密茂腔传习所、吕蓁立扑灰年画传习所、范祚信剪纸传习所、聂希蔚泥塑传习所、别世杰半印半画年画传习所、王兆章地秧歌传习所、高密菜刀传习所、高密地龙经拳传习所、高密黑陶传习所、高密石雕传习所等10处非遗传承场所。6月16日,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范祚信参加在河北省召开的中国第三届全国剪纸会,荣获金奖。7月,万丽主编《高密民艺四宝丛书》获得第五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艺术理论研究类著作二等奖;范祚信剪纸作品《老鼠娶亲》获得民间艺术类二等奖。8月,剪纸传承人任春花参加第四届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齐秀花在韩国国际世博会举办个人剪纸展10天。9月28日至10月2日,吕蓁立、聂臣希等参加在天津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11月5日至11日,吕蓁立参加在安徽黄山举办的首届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11月18日至25日,吕蓁立、范祚信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五届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展示。12月26日,聂希蔚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1月18日,吕蓁立、范祚信、聂希蔚、齐秀花被评为“潍坊市首批民间艺术大师”。3月6日,中国艺术报社社长、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主任向云驹来高密考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4月,剪纸传承人齐秀花被评为“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5月,剪纸传承人范祚信、齐秀花、曹兆爱、李金波、赵秀兰参加在浙江省桐庐县举办的“美丽中国”——第五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李金波获三等奖,曹兆爱获优秀奖。5月,高密市艺术剧院被公布为首批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地龙经拳传习所、高密剪纸传习所、高密扑灰年画传习所、聂家庄泥塑传习所、地秧歌传习所被公布为首批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公益文化中心和中国戏曲学院联合授予高密市艺术剧院“海峡两岸青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6月5日,姜庄镇聂家庄村被评为山东省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特色村;泥塑传人聂希蔚被评为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模范传承人。8月,编辑出版《高密扑灰年画精品集》,并在博物馆打造180平方米的年画厅。9月,吕蓁立荣获第五届全国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年度“十大农民书画家”荣誉称号。9月26日,在第四届中国(高密)红高粱文化节期间,举办“扑灰神韵”——中国高密扑灰年画精品展。3月,高密剪纸传人曹兆爱、聂家庄泥塑传人聂臣希、地龙经拳传人杜文明被评为第四批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月,吕蓁立获得第三届山东省“乡村之星”荣誉称号。6月,高密茂腔传承基地被评为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十佳”非遗传习场所;吕蓁立被评为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十大非遗模范传承人;王金孝编著的《高密茂腔》一书被评为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优秀非遗专著。12月,高密以扑灰年画为特色文化资源,成功入选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5年5月,地龙经拳传承人杜文明在中国(辽宁)首届国际武术比赛中获对练一等奖。11月,杜文明在菁英杯台北国际城市武术邀请赛暨全国菁英杯武术锦标赛北拳项目中荣获金奖。2015年8月,扑灰年画作品《孔子像》(别世杰作)在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中获铜奖;剪纸原创作品《厚德侔天地,大道冠古今——孔子圣教组图》(曹兆爱作)获第八届泰山文艺奖三等奖。

8.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经过不断的建设、培育和发展,高密市文化产业在文化旅游、文化会展、影视休闲、民间工艺等领域均取得重大进展,培育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建设了一批具有支撑和示范作用的重点项目,全市文化产业进入一个全面布局、重点突破和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全市登记在册的文化企业和工商业户达到1000余家,从业人员4万余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效益显著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建立。2016年全市共有新建、在建文化项目38个,其中投资过10亿元项目5个,投资过亿元项目20个,总投资逾114亿元。

随着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2014年5月注册成立高密市红高粱文化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这是市属国有独资公司,主要负责高密市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投资的开发运营、文化活动组织策划和会展广告服务等。2015年6月,与高密市高建地产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合并,成立高密市红高粱集团有限公司,全面接管高密东北乡文化旅游区的建设和管理运营工作。公司通过举办高密东北乡推介会、与外商洽谈等,先后与北京、济南、青岛等地的十余家投资公司和专业管理公司签订投资协议,总投资13多亿元。2016年,东北乡文化旅游区已完成投资5亿多元,完成单家大院、曹家大院、红高粱电影十八里坡场景等景点建设。2015年,东北乡文化旅游区共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高密文化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2014年4月,山东省政府公布2014年省重点项目,投资16.7亿元的高密市东北乡文化旅游项目成功入围,这是高密市大力实施招商与转调创和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取得的重要成果。2015年1月,总投资8200万元的36°印象·中国微电影文化基地项目被列为第四批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2月,高密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加快高密东北乡的发展,将原胶河疏港物流园区的17个行政村和河崖社区的39个行政村进行整合,成立东北乡文化发展区。东北乡文化发展区的成立,给整个高密东北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给当地的文化旅游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