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组织资源,完善层级救济网络

(二)整合组织资源,完善层级救济网络

按照农村、社区和企业的不同特点,通过力量下沉和服务前移,分别设置对应的调解指导机构,帮助规范非诉调解组织运作。(1)健全调解网络。由分管负责同志牵头,在每个镇(街、区)设立1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每个调处中心设2—3名人民调解员、若干兼职调解员;每个社区设1处社区人民调解工作委员会,每个调解委员会设1—2名人民调解员;每个村(居)设立1名调解员。在全市14个行业设立类型化调解中心,每个中心设立3—5名调解员,每个单位、企业设立1名调解员。严格对上述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实现调解资源共享,将调解组织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最基层。(2)建立调解员队伍。坚持专业化、职业化方向,严格选任条件,建立相应的选拔、聘任、培训制度,组建人民调解员、行业调解员、特邀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专家、律师调解员、专职调解员与志愿调解员6支法律素养较高、调解经验丰富的纠纷解决队伍。(3)整合信息资源。完善信息共享平台,整合组织部电教网、法院诚信网、公安平安网、司法局148服务热线、消费者维权协会12315热线,实现人员与管理网络的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探索建立统一的纠纷解决信息共享平台,将全市调解员、联络员名单,以及调解组织分布图、类型化调解中心职责、诉讼指南等信息上传,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