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更年期的生理变化
精神、神经症状
更年期妇女往往有忧虑、抑郁、易激动、失眠、好哭、记忆力减退、思想不集中等,有时喜怒无常,类似精神病发作。
雌激素、孕激素变化
更年期女性卵巢分泌功能开始衰退,雌、孕激素分泌紊乱或减少,经期缩短或延长,经量减少,或数月一次月经。此时黄体形成不佳,孕激素水平和雌激素水平都逐渐下降,月经停止来潮,出现绝经。此时,雌酮(E1)水平比雌二醇(E2)高,卵巢分泌雄激素的功能增加。
月经变化
月经周期节律改变:绝经前月经周期间隔会延长,可长达2~3个月没有月经,几个月后又恢复正常,这种不规则的停经与行经交替出现,可持续1~2年。但也有相反的情况,如月经周期变短等。
经血的变化:经血血色变淡,呈粉红色,并有小血块及纤维性碎片。血量有时减少,有时反而增多,甚至伴有大出血。
伴随症状显著:月经前后有少量出血,经期前会出现头痛或乳房胀痛,甚至在月经来潮时这些症状也不减轻。
皮肤变化
更年期女性皮肤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中激素分泌失衡影响可能出现异常表现,如神经性皮炎、痒疹、黄褐斑、黑变病等,情绪变化加重皮肤症状。更年期女性皮肤所含的水分也比年轻人少,因而更年期女性的皮肤易干燥。更年期后皮肤的汗腺逐渐萎缩,分泌减少,影响皮肤的湿度;皮脂腺的分泌减少,使皮肤失去滋润。更重要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血管收缩,对皮肤各种营养物质的供应均不如年轻人通畅。
心血管症状
阵发性潮红及潮热,即突然感到胸部、颈部及面部发热,同时上述部位皮肤呈片状发红,然后出汗、畏寒,有时可扩散到脊背及全身,历时数秒到数分钟。发作次数不定,每日数次至数十次,时热时冷,影响情绪、工作及睡眠,常使患者感到十分痛苦。潮红的原因说法不一,有认为是持续性雌激素低水平使血管扩张所致。突然血管扩张使皮肤血流加速而发生潮红。更年期妇女亦可出现短暂性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且波动较明显,有时伴心悸、胸闷、气短、眩晕等症状,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血管舒缩功能失调所致。
骨及关节症状
更年期妇女往往有关节痛的表现,一般多累及膝关节。一方面,由于雌激素下降,骨质吸收加速,导致骨质疏松。另一方面,更年期妇女活动量减少,对骨骼机械性压力减弱,骨质吸收速度较骨的生长速度快,造成骨质疏松,临床表现腰背痛。
乳房变化
女性到了更年期,乳房会出现松弛和萎缩,软而下垂,乳腺及乳部脂肪明显减少。
体形变化
由于基础代谢日益降低,体力活动相对减少,皮下脂肪多在下腹、臀、髋、腰、大腿等处堆积;加之乳房变化,女性的身体曲线发生改变,显得有些臃肿。
外阴的变化
更年期女性外阴部的皮肤逐渐变薄,皮下脂肪减少,阴阜上的阴毛稀少,变为灰白,小阴唇、阴蒂缩小,腺体分泌减少,阴道口缩窄。
阴道变化
阴道黏膜萎缩、变薄、弹性降低而变得脆弱,受外力易发生出血;糖原分泌减少,阴道酸度减少,有利于其他细菌的生长;阴道液体减少,润滑作用减弱。
子宫、卵巢变化
子宫颈肌层退化,黏膜萎缩,宫颈变小,分泌物减少。子宫体肌肉退化,子宫逐渐变小,子宫内膜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萎缩,月经停止。由于更年期雌激素缺乏,骨盆底组织松弛萎缩,肌力减弱,发生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膨出,容易出现阴道下坠感、腰酸、排便不畅或尿失禁等症状。卵巢及输卵管萎缩变小。60岁以后卵巢重量减半,表面光滑,卵泡大多闭锁。
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
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的雌激素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使动脉血管腔狭窄、变硬,从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等。
容易发生牙齿脱落
牙周炎、口腔卫生不良和全身骨质疏松是牙齿脱落的重要原因。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女性下颌骨骨量减少,容易发生疏松,导致牙槽萎缩、变薄,从而发生牙齿脱落。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自我诊断评定表
说明:评分:每项所得四级评分×该项加权系数后之和。分级:>35分为重度,20~35分为中度,<20分为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