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研究发展简史
从公元前1550年的埃及贵族墓群中发掘出来的莎草纸古抄本中记载了多种疾病,其中就有“多尿”这一病症的详尽描述,这一表现在临床上被怀疑为糖尿病的症状之一,可能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关于糖尿病的文字资料。公元5世纪至6世纪,两名印度医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有黏稠感,并且对蚂蚁有非常强的吸引力,随后发现病人的尿液具有甜味。1776年,英格兰的Matthew Dobson医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如同尿液一样含有糖分,从而肯定了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事实。1788年,同为英格兰医生的Thomas Gamley发现胰腺损伤可以引起糖尿病。1869年,德国人Paul Langerhans首先在胰腺外分泌腺及导管组织间,发现有一群很小的细胞团块,不同于胰腺的其他细胞。1889年,两名德国医生对狗进行了胰腺全切术,术后狗出现多饮、多尿、消瘦的症状。Von Mering在研究胰腺与脂肪消化的关系时发现,去除胰腺的狗排出大量吸引苍蝇的尿,结果发现在这些尿液中含有糖。于是,胰腺与糖尿病的直接关系开始被重视,因而“胰腺可产生特殊的控制糖代谢物质”的这一概念也被正式提出。1893年,Edounar Laguesse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将Langerhans发现的胰腺内小细胞团块群命名为“Langerhans胰岛”,并且认为此胰岛具有内分泌功能,其所分泌的物质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1909年,比利时医生Jeande Meyer将这种由胰岛分泌的具有降糖作用的物质命名为“胰岛素”。1922年,Banting和Best给多伦多总医院一名14岁的患严重糖尿病的男孩注射了胰腺提取物,让人惊喜的是患者的血糖下降到了正常水平,尿糖以及尿酮体消失,患者的精神、体力大有好转。至此,历史上第一例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获得成功。Banting医生与生理学家John Macleod因在胰岛素发现方面的重要贡献,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世纪30年代后期,人类成功地研制出缓效的鱼精蛋白胰岛素。1960年,Berson和Yalow阐明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在病理生理上的某些区别,推动了糖尿病学和内分泌学的迅速发展。1963年,Mirsky等从尸体胰腺中提取出了人胰岛素。1965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首次获得了具有充分生物活性的晶体牛胰岛素。1974年,Sieber实现了人胰岛素完全的化学合成。1979—1981年,胰岛素生物合成技术和半合成技术得到发展,满足了糖尿病患者的需求。
综上所述,世界医学对糖尿病的研究历史长达三千余年。在这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人类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终揭开了糖尿病神秘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