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糖尿病导致血脂异常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胰岛素不足、胰岛素抵抗等所致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VLDL)、TG的产生过多和清除缺陷。如在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体内脂肪肥大时,脂肪细胞内的TG易分解形成游离脂肪酸,并使TG以及肝内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载脂蛋白B100(Apo B100)和载脂蛋白B48(Apo B48)等富含TG的脂蛋白合成增加,而且对其清除也减弱,因此可发生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的作用下,LDL-C中的胆固醇脂与脂蛋白中的TG可进行交换,将脂蛋白中的TG转运给LDL-C,形成富含TG的LDL-C,后者在肝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其中的TG,最终形成含胆固醇相对较多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all dense LDL,sLDL),而sLDL容易被氧化而产生过氧化脂质,并不易被经典的LDL受体途径代谢,从而被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清道夫受体识别、吞噬,形成泡沫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因此升高的sLDL,被称为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因素。与此同时,在高的极低密度脂蛋白高的甘油三酯血症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经胆固醇转运蛋白及肝脂肪酶作用后易崩解。因此,血脂紊乱者如呈高甘油三酯血症时,多伴有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此外,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使载脂蛋白B(ApoB)的糖化率增加,使LDL与受体的结合能力下降,从而延缓了LDL在血浆中的清除,增加巨噬细胞对其的摄取,进一步增加了泡沫细胞的形成。

因而,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血脂谱以混合型血脂紊乱多见,其特征的血脂谱包括:空腹和餐后甘油三酯升高,即使在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控制正常后,往往还存在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总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或正常,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载脂蛋白B100和载脂蛋白B48升高,载脂蛋白-CⅢ升高,载脂蛋白-CⅢ/载脂蛋白-E的比值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