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控制目标及药物治疗

二、临床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控制目标及药物治疗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主要根据患者血尿酸增高的原因选择相应药物治疗,继发性高尿酸血症主要是控制原发病、促进尿酸排泄、避免使用升高血尿酸的药物。

血尿酸控制目标:血尿酸≤360 μmol/L,对于有痛风发作或痛风石形成的患者,血尿酸≤300 μmol/L。确立痛风诊断的患者,待急性症状缓解(≥2周)后开始降尿酸治疗;也可在急性期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立即开始降尿酸治疗。研究证实,持续降尿酸治疗比间断服药者更能有效控制痛风发作。

(一)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

排尿酸药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从而增加尿酸的排泄,降低尿酸水平,适合肾功能良好者;当内生肌酐清除率<30 mL/min时无效;已有尿酸盐结石形成,或每日尿排出尿酸盐>3.57 mol(600 mg)时不宜使用;用药期间应多饮水,并服用碳酸氢钠3~6 g/d;剂量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

常用药物:

①苯溴马隆(benzbromarone):25~100 mg/d,该药的不良反应轻,一般不影响肝功能,少数有胃肠道反应,过敏性皮炎、发热少见。

②丙磺舒:初始剂量为每次0.25 g,每日2次;2周后可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2 g/d。约5%的患者可出现皮疹、发热、胃肠道刺激等不良反应。

(二)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

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别嘌醇(allopurinol)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醇,使尿酸的生成减少,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或不适合使用排尿酸药物者。每次100 mg,每日2~4次,最大剂量600 mg/d,待血尿酸降至360 μmol/L以下,可减量至最小剂量或别嘌醇缓释片250 mg/d,与排尿酸药合用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刺激、皮疹、发热、肝损害、骨抑制等,肾功能不全者剂量减半。

(三)碱性药物

碳酸氢钠可碱化尿液,使尿酸不易在尿中积聚形成结晶,成人口服3~6 g/d。长期大量服用可致代谢性碱中毒,并且因钠负荷过高引起水肿。

(四)辅助降低尿酸药物

氯沙坦用于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非诺贝特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伴有高尿酸血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