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高渗状态
高血糖高渗状态(Hyperglycemia Hyperosmolar State,HHS)的生化特征是严重高血糖,血液渗透压明显升高,临床表现为脱水及无酮症酸中毒。本症过去被称为“糖尿病性高渗非酮症性昏迷”,因近年来有人提出,昏迷并非每例患者都有,因此改变了以往沿用多年的称谓,但目前也有人认为“高糖渗非酮症综合征”更适宜于患者。本症是糖尿病患者生命攸关的一种并非罕见的急性并发症,报道病死率在10%~70%,1979—1991年上海瑞金医院收治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42例,酮症酸中毒122例。两者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均更为多见,上海瑞金医院报道,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病死率为53.33%。糖尿病的高血糖高渗状态通常发生在未经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上海瑞金医院资料显示,发病前患糖尿病和无明确耐力减退的患者高达45%以上。糖尿病的高血糖高渗状态通常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通常超过33.5 mmol/L)或血钠血液渗透压超过330 mOsm/L。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一般无明显酮症,这是因为:
1.糖代谢需要的胰岛素量很大,但抑制脂肪组织分解、抑制酮体产生所需的胰岛素量要小得多,两者相差大约10倍。糖尿病高渗者,胰岛素分泌酮症酸较多的人,足以阻止脂肪的分解,但不足以阻止肝内的葡萄糖过度释放,也不足以促进周围组织的葡萄糖使用。
2.高渗状态对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等酶产生有很大的作用,并能迅速促进脂肪在体内的分解,增加酮的产生。
3.高渗状态有抑制脂肪分解作用,导致游离性脂肪酸在肝脏中分解,使酮体产生较少。肝酮体合成可在高渗环境下发生,或因缺乏游离脂肪酸而导致肝酮体合成障碍。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是一种“消渴病急症”,中医可以根据其主症表现判断为“消渴病呕吐”“消渴病腹痛”“消渴病厥脱”,与《金匮要略》所称的“厥阴消渴”也是相似的。继发性脑梗死患者,可诊为“消渴性中风”。继发性心肌梗死者,可诊为“消渴病真心痛”。发病的原因是内热伤阴、虚燥等,液竭津枯气脱阳亡或阴虚血瘀、气阴二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