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病机制
(一)高胰岛素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常有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增多,诱发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还可伴有尿酸升高、肥胖等多代谢紊乱,因此也称为多代谢综合征,这些代谢紊乱在糖尿病出现前就已经存在。
高胰岛素血症可促进冠状动脉壁酸性脂质的快速合成和大量摄取,阻止细胞清除体内胆固醇并进而促进冠状动脉壁血管平滑肌上皮细胞的生长繁殖,诱发并严重加剧急性动脉粥样硬化。
(二)脂质代谢不正常
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生的概率是正常人的3倍,其中脂代谢紊乱患者发病率较高,但是这些患者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一定会升高。糖尿病患者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和冠心病危险率增高是正相关的,也是独立的因素。伴有高甘油三酯及高胆固醇血症的男性冠心病死亡率高于无脂血症的男性,比没有高胆固醇血症的男性高出3倍。低密度脂蛋白糖基化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冠心病死亡率明显有关。低密度脂蛋白糖基化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密切的关系,其可能的机制如下:
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被巨噬细胞识别和吞噬,使细胞中的胆固醇酯聚合,形成泡沫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以直接结合血管内的基质蛋白,使基底膜加厚,血管壁的弹性减低,这两者都可以直接伤害血管内的皮层细胞,增加凝血酶原活性,刺激血小板聚集。
2.低密度脂蛋白糖基化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导致免疫反应,使吞噬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物质,从而导致血管疾病的发生。
3.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自动氧化糖基化过程加强,自由基生成;同时,2型糖尿病患者抗氧化防御系统也有所降低。
糖尿病和动脉硬化与脂肪和脂蛋白代谢异常的关系已经被人们知道,并且脂肪和脂蛋白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原因或危险因素。在粥样硬化的斑块上,脂肪沉积主要是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因此在无糖尿病患者中常强调高胆固醇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和高β脂蛋白血症是高脂血病的主要发生原因。
2型糖尿病未妥善治疗的早期患者,胆固醇和血浆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主要是甘油三酯的轻度升高,而患者血浆中的胆固醇只有轻度升高或正常。胆固醇含量达到6.47 mmol/L的糖尿病早期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率比正常人高出4倍(尤其是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而且有人认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低密度脂蛋白的细胞转化运动速度增加有利于抑制动脉壁良性斑块的钙化沉积。
2型糖尿病没有妥善治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1亚型和2亚型往往下降,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1亚型和2亚型都低于正常水平,特别是女性,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1亚型和2亚型降低较明显,经控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1亚型升高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1亚型和2亚型降低程度也与甘油三酯升高有关,提示2型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1亚型和2亚型可能与疾病控制相关。由于新生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1亚型主要是由肝脏产生,入血后其主要作用是清除胆固醇,作用机制是与之相结合而进行代谢,部分通过胆汁排出,故可降低血总胆固醇的数量,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保护的重要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特别是2亚型)的下降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