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中医辨证论治

七、中医辨证论治

(一)病因病机

中医文献并没有对应于糖尿病足相关的疾病名称,但其所描述的症状与糖尿病足的表现相似。早在《黄帝内经·灵枢·痈疽篇》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发于足趾,名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后世医学家多以糖尿病足临床表现为依据,如肢体末端疼痛、感染、溃疡和坏疽,将其归为中医学的“消渴”和“脱疽”范畴。认为糖尿病足的基本病因是消渴日久,气阴两虚,致燥热内结,耗灼营血,络脉瘀阻,热毒湿寒瘀血互搏而化为腐脓;或筋骨皮肉失气血津,致气瘀阻止,渐干而成黑色。疾病后期常表现为脓后长时间溃破或难愈,肉芽苍白、长得缓慢等一派气阴二虚、血不养筋、络脉瘀阻证候。其中,气阴二虚为本,湿热积累、瘀阻脉络为标,瘀血湿热是气阴二虚的病理结果,也是消渴引起脱疽的中枢环节。

(二)分型论治

1.脾虚络阻型

治法:益气健脾,祛湿通络。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2.瘀血阻络型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3.热毒炽盛型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味。

4.气血两虚型

治法:补气养血,托里生肌。

方药:八珍汤加味。

5.肝肾亏虚型

治法: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