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已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后的自我保健
(一)出现糖尿病性冠心病的日常保健
中医学中无糖尿病性冠心病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当属“消渴”“胸痹”“真心痛”等范畴。中医治疗本病基于辨证论治,注重整体调节,标本兼顾。
糖尿病性冠心病的日常保健原则:
1.起居有常
这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休息和睡眠对糖尿病和冠心病都是极为重要的,可以减轻心脏负担,减轻心绞痛发生的机会和速度,使心脏得到充分休息。
2.严格控制饮食
在严格遵守糖尿病食谱的基础上,必须尽量减少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同时为防止高血压的发生,应减少钠的摄入,必要时加用降压药。
3.戒烟
(二)出现糖尿病性高血压的日常保健
1.严格控制饮食;
2.减轻体重;
3.注意胰岛素用量,严格控制血糖;
4.合理选择药物,严密监测离子;
5.防止直立性低血压。
(三)出现糖尿病足的日常保健
《黄帝内经·灵枢·痈疽》曰:“发于足指,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这是我国传统医学对糖尿病足病的诊断治疗最早的描述。晋代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中将“脱痈”改为“脱疽”,首次提出“脱疽”病名。我国首部外科学专著《刘涓子鬼遗方》亦称其为“脱疽”。此外,我国历代医家所论述的“脱骨疽”“蛀节疔”“手足甲疽”“敦疽”“十指零落”等均与糖尿病足病相关。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认为大趾患者为脱疽,其他各趾患者为敦疽。临床上脱疽好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为多见,初起患肢末端发凉、怕冷、麻木,可伴间歇性跛行,继则疼痛剧烈,日久患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趾(指)节脱落。
其保健原则为:
1.做好足部的保护;
2.做好足部的监护;
3.注意防止小的损伤;
4.改善下肢和足部的血液循环;
5.积极治疗和预防感染;
6.坚持运动;
7.戒烟。
(四)出现糖尿病肾病的日常保健
糖尿病并发症之糖尿病肾病,在蛋白尿期,初期,肝木克脾土,脾土克肾水;中期,脾肾不藏。血肌酐升高,初期,浊阴不降;中期,浊阴泛滥;晚期,心肾衰败。本在任督,真精受伤,标在浊毒,内伏手足少阴。其病传变,本在脾肾水土相克,标在后天藏纳失司。蛋白尿初期,局部以平肝和营、祛风镇阴为治,整体则辨证审知,令水火土政令复原,中期以健脾肾、藏摄为要,整体补母泻子,并以甘药平调阴阳。肾病形成,浊毒潜伏肾水是诱因,其毒不发露而深植于精髓筋肉血脉,糖尿病之内火横风引动,相合为患,导致肾脏损伤。因此,解毒是治疗原则之一,常用菊花、金银花、蒲公英、玄参等药物,且可以制温药之燥性。肾衰竭阶段,可以用中药延缓肾衰竭,具体治法是养心、疏肝、健脾、补肾、清肺、活血、降逆、通经理气,以上诸法并施,起到平调阴阳、延年益寿之功。
其保健原则为:
1.积极治疗和控制原发病;
2.严格监测,防微杜渐;
3.严格控制血压,合理选择药物;
4.防止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和感染;
5.坚持低蛋白、盐饮食;
6.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毒害作用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