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治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要根据疾病的轻重程度而定,如早期症状,仅给足量胰岛素,并鼓励喝水、进食流质食物,必要的静脉补液一般都能控制和纠正症状,但应严密观察病情。对于中重症患者,CO2结合率在20%以下,血HCO3-小于10 mg/L,pH小于7.25,血酮大于5 mg/L,甚至有循环衰竭或昏迷的情况,尽可能在护理室内进行抢救,尽量避免低血糖、低钾和脑水肿发生,这对治疗非常重要。
(一)西医治疗
1.胰岛素治疗
(1)如果患者血钾浓度超过3.7 mg/L,则可首先根据1.15 U/kg体重胰岛素剂量静脉注射,成人通常使用10 U/(kg·h)速度,儿童通常使用5 U/(kg·h)速度。胰岛素治疗1 h后,如果葡萄糖血浆浓度没有降低到13.9 mmol/L,则需要重新评估全身情况,可酌情增加胰岛素剂量,直至葡萄糖血浆浓度稳定下来,但胰岛素每小时的使用一般不超过10 U。
(2)当血浆葡萄糖浓度下降到13.9 mmol/L时,胰岛素持续静脉注射量需要减少0.05~0.1 U/(kg·h),或减半给予,同时改用5%~10%葡萄糖静滴;当酸中毒纠正,精神症状消失,恢复正常进餐时,可改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方案,入院前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可恢复以前使用胰岛素的情况,未使用过胰岛素的患者可按0.6 U/(kg·h)计算;但是,在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后,静滴胰岛素需要在餐后1~2 h才能进行,维持血糖水平在7.8~10 mmol/L之间。
(3)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降糖速度掌握:有统计数据表明,在小剂量的胰岛素疗法后,血糖下降到13.9 mmol/L的时间是3.8±1.5 h,还有6.7±0.8 h的报道;或者每小时降低4.2~5.0 mmol/L的血糖。酮症的纠正时间是5.45±3.64 h。然而,在临床工作中,仍应再减缓降血糖速度,一般将降至13.9 mmol/L的血糖时间控制在24~36 h之间是安全、合适的。实践说明,只要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降糖可以慢慢地进行,只要症状得到了改善,病情就必然朝好的方向发展,而快速降糖的结果是导致脑水肿死亡。一旦酮症酸中毒者发生脑水肿,由于自身疾病复杂度和治疗上存在诸多矛盾,脑水肿往往很难被纠正。
2.补液
最初补液的目标是扩大血流,而不是迅速使渗透压恢复正常。循环血容量恢复减少糖分,升高血糖激素的水平下降,胰岛素敏感性也有所改善。因此,在治疗初期,应该用生理盐水。尽管它是等渗液,但相对于患者的血浆高渗透压,补液后的高渗状况会有所改善。补液的开始速度快慢决定于补液患者脱水的严重程度,在患者无明显脱水忌讳的情况下,可在补液开始1~1.5 h,以15~20 mL/(kg·h)的速度滴注生理盐水,接着可根据当时情况选择其他液体补充。至于用0.45%氯化钠液取代生理盐水的最佳时间问题,还存在着争论,一旦血钠恢复正常或增高,可认为最初的容量不足已纠正,多数意见倾向于用0.45%氯化钠液取代生理盐水,可以4~14 mL/(kg·h)的速度滴注,如血钠偏低,仍以同样速度滴注生理盐水。在第一个24 h,应基本纠正体液不足,有作者指出年轻患者生理盐水可用至6000 mL左右,年老体弱和心血管功能差者生理盐水用量则在4000 mL以内;但在一般情形下,补液量不超过体重的10%,血浆渗透压的变化不应超过3 mOsm/(kg·h),其中应注意在最初几小时,慎用低渗溶液。而年老体弱和心血管功能差者的体液不足纠正时间亦应延后。儿童患者的补液速度为10~20 mL/(kg·h)。纠正脱水和高渗透压太快可导致肺水肿、脑水肿,虽然罕见但后果很严重,儿童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3.补钾
有报告称在本病发生时失钾可达3~9 mg/L,经纠正酸中毒后钾再进入细胞,经补液,血容量增加、尿量增加,即可导致低钾血症。为了避免低钾血症,在开始胰岛素治疗之前,必须知道患者电解质的水平,在没有排除低血钾(3.5 mg/L)之前,不宜接受胰岛素治疗,待补钾后的血钾上升到3.5 mg/L以上,再开始使用胰岛素。如果无急性肾衰竭,血钾不超过5.0 mg/L,应开始补钾。在开始的24 h内,有需要使用氯化钾7.5~10 g者,此后至少补钾1周,才能完全补充缺乏的钾。如果使用碳酸氢钠,则钾转移到细胞中的速度更快,应适当地增加钾盐的用量。
4.纠正酸中毒
轻度酸中毒一般不需纠正,在大多数情况下,胰岛素治疗可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只有血pH<7.1(也有定在<7.0),血小于8 mmol/L,或二氧化碳结合力<1.33 kPa,并合并心血管疾病等不良状况的患者,才需纠正酸中毒。一般血pH<7.1者,给予4.2%碳酸氢钠100 mL;血pH<7.0者,4.2%碳酸氢钠可加至200 mL,以后根据血pH及
水平,调整碳酸氢钠用量,直到pH>7.1,血
>15 mmol/L。使用碳酸氢钠时,需要用生理盐水稀释至浓度为1.4%。对同时补充碳酸氢钠的患者,更需警惕脑水肿的出现。在酸中毒纠正之前,应将血糖保持在8.3~11.1 mmol/L,以利尿酮的排泄和酸中毒症状的缓解。如果血糖不超过5.6 mmol/L,或者血
≤18 mmol/L,为了保持血糖并清除酮体,可以给予10%或20%葡萄糖液,然后静脉注射胰岛素。在血酮完全清除前,过早使用胰岛素可能会导致酮症酸中毒再次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纠正常比血糖降低速度缓慢,酮体代谢不活跃,能挥发和溶于脂肪组织,故可长时间存在于呼出的气体和尿液中。只要其他生化指标恢复已无大碍。
5.治疗糖尿病酮症的并发症
如脑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血管阻塞等糖尿病酮症并发性症等,都应积极治疗,救治创伤。
(二)中医治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危重症,长期以来一直以西医治疗为主。近年来很多中医学者在临床上做了许多尝试,收到了一定效果。2005年9月,第八届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提出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初步治疗方法。根据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中医学认为酮症酸中毒属于“口臭”“恶心”“呕吐”等范畴。病因主要是胃热上蒸,外邪犯胃,饮食不节等,治宜审证求因,中西医并重。中医认为,如果患糖尿病的人饮食不节,情志低落,劳欲过度,感受时邪或创伤,分娩或治疗不妥,病情发展可引起酮症酸中毒。此时患者阴虚燥热至极,煎熬脏腑,火因水竭愈烈,水因火烈愈干,脏腑功能严重紊乱,水谷精微代谢不全,瘀浊邪毒肆虐,故毒蕴血分是本病的主要环节。治疗时要辨证,标本要兼顾。抓住热瘀浊毒这些标实因素,“急则治其标”,兼顾阴虚,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养阴生津,降逆化浊。
1.阴虚内热、肝气犯胃证
治法:养阴柔肝。
选方:百合丹加减。
2.脾胃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健胃。
选方:竹叶石膏汤加减。
3.气阴两虚、湿热郁结证
治法:益气养阴,利湿清热。
选方:栀连平胃散加减。
4.阴虚火热、浊蒙清窍证
治法:养阴清热,醒神开窍。
选方:清宫汤加减。
5.真阳欲脱证
治法:益气养阴固脱。
选方:生脉散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