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
(一)1型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型糖尿病具有免疫介导性1(a)型和1(b)型,前者占绝大部分,本节中所指的1型糖尿病为1型,即a型。1型糖尿病以儿童时期为主,患儿胰岛β细胞被破坏,其真正病因至今未完全了解,目前的认识是遗传易感因素、环境触发自身免疫激活等原因。采用DNA杂交技术证实1型糖尿病患儿第6号染色体短臂、白细胞抗原基因位点(HLA-DR)基因频率明显增加,两者为1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利用IL-2和IL-6细胞株检测1型糖尿病患儿单核细胞体外诱导IL-2和IL-6的能力时,发现IL-2水平显著降低,IL-6水平明显升高,说明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和淋巴细胞缺陷。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1型糖尿病是由于感染病毒或细胞毒素等引起的,如胰岛β细胞表面抗原,或某种与β细胞相似的抗原结构,刺激机体也会产生对胰岛β细胞的攻击,然后胰岛β细胞抗体(ICA)、胰岛β细胞表面抗体(ICSA)、胰岛素本身抗体(IAA)产生,在白细胞介素细胞毒T淋巴细胞参与下,把胰岛β细胞破坏,当胰岛β细胞减少达90%以上时,就呈现出糖尿病症状,当胰岛β细胞全部消失时,自身免疫反应终止,各类抗体滴度下降、消失。胰岛细胞抗体(ICA)不是单一抗体,是针对几种胰岛分子的复合物,不同抗体作用于胰岛内不同抗原,如细胞质抗原(ICA)、表面抗原(ICSA)和β细胞谷氨酸脱羧酶(GAD)抗原等。胰岛细胞抗体在临床初期和临床阶段即可出现,其测定单位是青少年糖尿病基金会单位(Juvenile Diabetes Foundation Unit,JDF unit),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为5%ICA阳性,>20 JDF unit糖尿病的危险增加,>80 JDF unit在5年内有40%~50%发生糖尿病。胰岛β细胞谷氨酸脱羧酶(GAD)抗原出现早于细胞质抗原(ICA),持续时间长,在病程3~10年,其敏感性仍高达60%~80%,特异性为100%。在1型糖尿病的早期,胰岛β细胞细胞质抗原(ICA)、胰岛β细胞谷氨酸脱羧酶(GAD)抗原阳性患者占89.5%,晚期仅有54.3%。胰岛素本身抗体(IAA)水平和1型糖尿病的发生速率是相关的,胰岛素本身抗体(IAA)产生比1型糖尿病的发生快。
研究结果表明,并非每个有遗传背景的儿童都会发展成糖尿病,而是与某些环境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最主要的是病毒感染,心理应激、饮食营养成分的改变都会促进和引发糖尿病。许多病毒感染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反应,主要是细胞介导免疫,选择性地破坏胰岛β细胞,能破坏胰岛β细胞的包括柯萨奇b4病毒、腮腺炎病毒、脑炎心肌症状病毒(PCBD)、反转录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疾病(CMV)、EB病毒等。牛血清白蛋白是牛奶的主要成分,其表位152~168氨基酸与胰岛细胞表达的HLA-Ⅱ类抗原同源性较高,与胰岛细胞表达的热休克蛋白也有较高的同源性,因此牛奶成为重要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过早大量摄入和长期大量饮用牛奶可能会增加1型糖尿病患者肥胖发生的危险。婴儿出生后4个月内接受牛乳喂养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二)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的诊断
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在不同年龄发生,但以5~6岁、10~13岁较为常见。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非孕期成年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相同。
具体诊断标准如下:
1.1型糖尿病多数起病急骤,糖尿病症状明显,如多饮、多尿,尽管食欲良好,但体重不增反而减轻。
2.血糖升高和出现尿糖,可伴有或无酮症酸中毒。
3.空腹或餐后C肽水平降低。
4.免疫标志物ICA、GAD阳性。
5.起病在上述年龄段的初诊少儿,免疫标志物阴性,可能为特发性1(b)型糖尿病。
6.要排除营养不良相关的糖尿病。
(三)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的治疗
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必须进行胰岛素治疗以控制血糖,并给予合理的营养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有效保护适龄儿童的正常生长和健康发育。由于适龄幼儿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营养需要有着特殊性,因此采用饮食疗法补充营养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这里作补充介绍。
1.饮食治疗的原则
提供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纤维素,保证少儿的正常成长。
2.饮食治疗的具体要求
(1)供热
一般的总热量控制在8368 kJ以内,或每天的总热量为4186 kJ+(年龄1)×(80~100)
(2)食物组成和三餐热量的分配
蛋白质所提供的热量约占总热量的20%,脂肪所提供的热量约占总热量的25%,其余全部由碳水化合物提供。
三餐分配,一般是少量多吃,多餐可以避免1次多量进食导致血糖升高。正餐之间加两次点心是最合适的,每个正餐产生的热量占总热量的2/8,点心产生的热量占总热量的1/8。如果在睡前还要吃点心,应该吃些高蛋白、低碳水合物的食物,以方便晚上从糖异生中获得碳水化合物,这样就可以在夜晚得到热量,而且不至于影响血糖,1杯纯牛奶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正餐间加些点心也是可以避免低血糖发生。如果选用餐前三次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注射,另加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注射,则采用餐前三次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注射方案。上午、下午和睡前点心前一般不加注胰岛素。
食物中的蛋白质应以动物蛋白质为主,因为动物蛋白质中含有较丰富的人体必需氨基酸。脂肪的总量与热量比例应严格控制在1∶4以下,其中1/3是反式饱和脂肪酸,其余的部分是不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也称糖类,是必需营养素,它也可通过糖异生作用从其他物质如某些氨基酸合成所需要的糖,但主要还是从外界摄入。低糖量的饮食经常吃会导致尿糖代谢不平衡,如进食高蛋白、低糖食物等,这可能会导致尿中蛋白质-盐的代谢不平衡,尿中磷和氮的含量明显升高;通过增加尿中摄入葡萄糖,可以有效预防尿中氮的吸收,也可减轻肾脏的负荷。又如低糖、高脂肪食物可引起代谢酸中毒,特别是在儿童糖尿病中更易发生,这就需要医生高度重视。因此,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饮食必须保证有一定的糖类摄入。但大部分热量如果是糖类提供的话,常是很多家长不能接受的,因此这更需要我们着力加以宣传、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