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世界的情况之下,市场经济已经成为联结各个经济体的有效途径。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带来的消费主义以及物质主义除了深深影响人们的基本生活以外还大大影响到全球的文化市场的消费。新闻摄影者以及其所在的媒体会受到来自市场化因素潜移默化的诱导以及影响,从而使得整个文化大环境受到消费主义的侵蚀。作为西方权威性的新闻摄影奖项也难以与全球市场化下的消费主义撇清关系。特别是在当今以暴力、血腥等极端情绪为主导的消费文化背景当中,以死亡主题为内容的摄影题材更是能够吸引大众眼球。
本研究参考了大量相关视觉文化的研究文献,通过格式塔心理学的分析,揭示死亡议题的形象图形在构成上的逻辑;从构成主义中的符号学、话语理论等范畴对表征进行梳理,并配合以意识形态理论这种倾向于主体性分析的架构,来构成整篇文章的理论分析思路。通过大量的实证统计分析并运用内容分析的手段,从总体上进行描述和探讨,进而以战争\冲突(人为致死)和自然灾害死亡(天灾致死)两个方面讨论了西方新闻摄影在死亡形象建构上的特点以及建构手法在不同种族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
另外,针对同样是死亡主题摄影作品之下的不同种族的主体,西方摄影却产生出不同的情绪表达和呈现方式,从而产生死亡议题的差异化展示与视觉思维的差异化应用。归根结底是由于在西方新闻摄影的报道理念之下,同时在当今市场化驱使下的受众与社会心理的引导之中,运用主观的意识形态来予以呈现的。因此,以普利策奖和荷赛奖为代表的西方新闻摄影奖项的设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应和了某种程度上的意识形态差异以及消费主义趋势,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
最后,对死亡主题摄影作品中的死亡含义与意义的解读,能够衍生出一种恐怖、同情诉求之后的献祭效应。对待不同谱系轴的死亡符号我们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判断,而这一判断是摄影所造成的,符号的组合最后走向观众心理的完形,客观符号的主观选择的最后结果是视觉霸权得以巩固,死亡成为一种牺牲的样板,成为物质经济生活的一种支撑,经济霸权的一种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