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丰富的史料
作为战争期间媒体实态的研究,该书围绕“战争与媒体”这一深刻的主题,充分利用各种史料旁征博引,生动再现昭和期间日本新闻界重大报道事件的历史情境。书中所征引的史料,除了战争期间多家报刊的原始资料,以及《毎日新聞百年史》、《毎日新聞販売史》、《読売新聞百年史》、《朝日新聞販売百年史》、《朝日新聞の九十年》、《西日本新聞百年史》、《辛亥革命から満洲事変まで—大阪朝日新聞と近代中国》、《言論昭和史》等媒体史的基本记录文献之外,还涵盖原《朝日新聞》主笔绪方竹虎和森恭三、原《毎日新聞》社长奥村信太郎、原《福岡日日新聞》副社长兼主笔菊竹六鼓等当时主要媒体人的著书、回忆录、传记等珍贵史料,另外还包括著者本人对正木旲、楠山义太郎(原《東京日日新聞》伦敦特派员)等人的采访实录。此外,著者还运用了《昭和秘史》、《出版警察法》、《昭和憲兵史》、《大本営発表の真相史》、《現代史史料·マスメディア統制》等大量有关战争期间国家新闻管制方面的一手资料,多角度、多层面地揭露战争期间言论统制的实态和媒体报道的内幕和真相。
比如关于“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后《大阪朝日新聞》的论调发生“180度大转变”的原委,著者以当时该报社的著名大记者高原操为例,记述了其在事变前批评军部独断专行和满蒙政策的社论,以及事变发生后转为强硬态度,鼓吹“在满洲建立独立国家”是“进一步巩固远东地区的和平基础”的言论。而后著者通过当时的大阪宪兵队对该报社负责人会议内容的调查报告,以及该报社职员大山千代雄、森恭三等人的回忆记录等史料,披露了《大阪朝日新闻》由批判转为妥协和迎合立场的内幕。究其原因,报社一方面迫于当时的在乡军人会等右翼团体发起的“不买运动”的压力,“最终还是输给了利益”;另一方面军部指使右翼分子威胁和恐吓报社的事件,也让报社丧失了“赌上整个报社也要批判关东军”的勇气。
这种多方史料的交错运用和相互补充,在全书比比皆是。通过这些错综复杂的历史记述,前坂抽丝剥茧地查证新闻报道的来龙去脉和台前幕后,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真实。